鐵路法 首頁法規目錄【法規名稱】。相關子法。相關裁判
。♬簡讀版鐵路法【修正日期】民國112年5月30日
【公布日期】民國112年6月28日
章節索引〉〉法規內容〉〉
【法規沿革】
1‧中華民國四十七年一月三日總統(47)台總字第7521號令制定公布全文64條
2‧中華民國四十八年一月二十一日總統(48)台總字第348號令修正公布第54、58條條文
3‧中華民國六十七年七月二十六日總統(67)台統(一)義字第2622號令修正公布全文76條
4‧中華民國九十年五月二十三日總統(90)華總一義字第9000099070號令修正公布第29、42、43、66、67條條文
5‧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二十五日華總一義字第09200114890號令修正公布第56條條文
6‧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二月三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500014961號令增訂公布第34-1、67-1、67-2條條文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六月二十五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010134960號公告第63條所列屬「財政部」之權責事項,經行政院公告自九十三年七月一日起變更為「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管轄,自一百零一年七月一日起改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管轄
7‧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十八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300092681號令修正公布第2、8、14、16、18、21、38、40、41、45、46、61、62~65、67~67-2、70~72條條文;增訂第44-1、55-1、56-1~56-5、61-1~61-5、66-1、68-1條條文;並刪除11、56、73、74條條文
8‧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十一月九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500136291號令修正公布第62、65、70、71條條文
9‧中華民國一百零九年五月十九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900053571號令修正公布第40、56-4、56-5條條文;並增訂第19-1條條文
10‧中華民國一百十一年六月二十二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100052461號令修正公布第4、20、32、34-1、36、40、41、56-5、57、66-1、67、67-2、70條條文;增訂第21-1、47-1、56-6條條文;刪除第23條條文
11‧中華民國一百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200054101號令修正公布第68、68-1條條文;增訂第68-2、68-3條條文
回頁首〉〉【章節索引】
第一章 總則 §1
第二章 建築 §10
第三章 管理 §20
第四章 監督 §28
第五章 運送 §46
第六章 安全 §56
第七章 罰則 §65
第八章 附則 §74
【法規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1條(適用範圍)
﹝1﹞鐵路之建築、管理、監督、運送及安全,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依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
第2條(用詞定義)
﹝1﹞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鐵路:指以軌道導引動力車輛行駛之運輸系統及其有關設施。
二、鐵路機構:指以鐵路營運為業務之公營機構,或以鐵路之興建或營運為業務之民營機構。
三、高速鐵路:指經許可其列車營運速度,達每小時二百公里以上之鐵路。
四、電化鐵路:指以交流或直流電力為行車動力之鐵路。
五、國營鐵路:指國有而由中央政府經營之鐵路。
六、地方營鐵路:指由地方政府經營之鐵路。
七、民營鐵路:指由國民經營之鐵路。
八、專用鐵路:指由各種事業機構所興建專供所營事業本身運輸用之鐵路。
九、輸電系統:指自變電所至鐵路變電站間輸送電力之線路與其有關之斷電及保護設施。
十、淨空高度:指維護列車車輛安全運轉之最小空間。
十一、限高門:指限制車輛通過鐵路平交道時裝載高度之設施。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本法所用名詞,定義如左:
一、鐵路:指以軌道或於軌道上空架設電線,供動力車輛行駛及其有關之設施。
二、國營鐵路:指國有而由中央政府經營之鐵路。
三、地方營鐵路:指由地方政府經營之鐵路。
四、民營鐵路:指由國民經營之鐵路。
五、專用鐵路:指由各種事業機構所興建專供所營事業本身運輸用之鐵路。
六、捷運系統鐵路:指供都市及其鄰近衛星市、鎮使用之有軌迅捷公共運輸系統。
七、電化鐵路:指以交流或直流電力為行車動力之鐵路。
八、輸電系統:指自變電所至鐵路變電站間輸送電力之線路及其有關之斷電及保護設施。
九、淨空高度:指維護列車車輛安全運轉之最小空間。
十、限高門:指限制車輛通過鐵路平交道時裝載高度之設施。
第3條(鐵路國營原則)【相關罰則】第2項~§66
﹝1﹞鐵路以國營為原則。
﹝2﹞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之興建、延長、移轉或經營,應經交通部核准。
第4條(鐵道管理監督)
﹝1﹞本法之主管機關為交通部。
﹝2﹞國營鐵路,由主管機關管理。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由主管機關監督。
﹝3﹞本法有關鐵路之監督管理等相關業務,由交通部鐵道局辦理;鐵道局之工程,由主管機關辦理行政監理。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國營鐵路,由交通部管理。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由交通部監督。
第5條(鐵路資產及運送物之檢查、徵用、扣押)
﹝1﹞鐵路機構管有之資產及其運送物,非依法律,不得檢查、徵用或扣押。
第6條(受不可抗力損失時請求政府撥借材料、貸款)
﹝1﹞鐵路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損失時,為求交通迅速恢復,得向中央或地方政府請求撥借材料或予貸款。
第7條(鐵路需用土地徵收)
﹝1﹞鐵路需用土地,得依土地法及有關法律規定徵收之。
﹝2﹞鐵路規劃興建或拓寬時,應勘定路線寬度,商同當地地政機關編為鐵路使用地;該使用地在已實施都市計畫地區者,應先行辦理都市計畫之變更。其為私有土地者,得保留徵收;其保留期間,在都市計畫地區範圍內者,依都市計畫法之規定;餘依土地法之規定辦理。
第8條(鐵路警察之設置)
﹝1﹞為防護鐵路設施、維護鐵路沿線、站、車秩序及客貨安全,並協助本法執行事項,交通部得商准內政部設置鐵路警察。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鐵路機構為維護治安、站、車秩序、客貨安全、保護路產、並協助從業人員執行職務,得依法設置鐵路警察。
第9條(鐵路軍事運輸)
﹝1﹞鐵路軍事運輸,另以法律定之。
回索引〉〉第二章 建 築
第10條(全國鐵路網計畫)
﹝1﹞全國鐵路網計畫,由交通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公告,分期實施;變更時亦同。
﹝2﹞依前項核定全國鐵路網計畫中之鐵路線未能興工時,地方政府或國民得申請交通部核准建築經營之。
第11條(運輸有效距離內禁止興建平行鐵路線)(刪除)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內 容
﹝1﹞在運輸有效距離內,除都會區域內所建之捷運系統鐵路外,不得興建平行鐵路線。
﹝2﹞前項有效距離,由交通部依照鐵路經過之地方經濟情形及運輸能量核定之。
第12條(鐵路之連接與跨越)
﹝1﹞鐵路遇有須與其他鐵路連接或跨越時,經交通部核定者,各該鐵路機構不得拒絕。
第13條(鐵路軌距)
﹝1﹞鐵路軌距,定為一公尺四公寸三公分五公釐。但有特別情事,經交通部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14條(立體交叉與平交道之設置)
﹝1﹞鐵路與道路相交處,應視通過交通量之多寡,設置立體交叉或平交道。
﹝2﹞前項鐵路立體交叉與平交道防護設施之規劃、設計、施工、新設、變更、廢除、設置基準、費用分擔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鐵路與道路相交處,應視通過交通量之多寡,設置立體交叉或平交道;其設置標準及費用分擔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第15條(越川鐵路築墩架橋之限制)
﹝1﹞鐵路橫越河川,其築墩架橋,不得妨阻航運及水流;河岸如有堤壩等建築物,應予適度加強,防止危險之發生。
第16條(興建鐵路之開工、竣工)【相關罰則】第2項~§66;第1項~§67
﹝1﹞鐵路興建,應依交通部核定之期限開工、竣工;因故不能於期限內開工或竣工時,應申請交通部核准展期。
﹝2﹞全路或一段工程完竣,應先報請交通部派員履勘,經核准後,始得營運。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鐵路興建,應依交通部核定期限開工、竣工;因故不能依限期開工或竣工時,應申請交通部核准展期。
﹝2﹞全路或一段工程完竣,應先報請交通部派員履勘,經核准後,方得行車。
第17條(電化鐵路之電能供應)
﹝1﹞電化鐵路之電能,由電業機構優先供應。但經中央電業主管機關之核准,得由鐵路機構自行設置發電、變電及電車線電壓以上輸電系統之一部或全部。
﹝2﹞前項輸電系統之線路,得於空中、地下、水底擇宜建設,免付地價或租費。但因必須通過私人土地或建築物而有實際損失時,應由鐵路機構付予相當補償;其工程鉅大者,並應經所有人或占有人之同意,如有不同意時,由地方政府裁決之。
第18條(設置管線、溝渠之施工)
﹝1﹞於鐵路橋梁、隧道或鐵路用地內,穿越或跨越鐵路路基設置管線、溝渠者,應備具工程設計圖說徵得鐵路機構同意,由其代為施工或派員協助監督施工;其工程興建及管線、溝渠養護費用,由該設施之所有人或使用人負擔。
﹝2﹞已設置之管線、溝渠,因鐵路業務需要而應予拆除或遷移時,該設施之所有人或使用人不得拒絕;所需費用由鐵路機構及該設施之所有人或使用人各半負擔。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於鐵路橋樑附掛管線者,應協調鐵路機構同意後,始得施工。在鐵路用地內或穿越鐵路路基埋設管線、溝渠者,應備具工程設計圖徵得鐵路機構之同意,由其代為施工或派員協助監督施工。其工程興建及管線、溝渠養護費用,由該設施之所有人或使用人負擔。
﹝2﹞已附掛或已埋設之管線、溝渠,因鐵路業務需要而應予拆除或遷移時,該設施之所有人或使用人不得拒絕;所需費用由鐵路機構及該設施之所有人或使用人各半負擔。
第19條(建築及車輛製造技術規範)
﹝1﹞鐵路建築及車輛製造之技術規範,由交通部定之。
第19條之1(鐵路使用產品之檢測或驗證)
﹝1﹞鐵路使用之產品,經交通部指定者,應向交通部認可之檢測驗證機構申請檢測或驗證合格後,方得使用。
﹝2﹞前項指定產品之類別、項目及其檢測程序或驗證基準,由交通部公告之。
﹝3﹞第一項檢測驗證機構之資格條件、認可、認可之撤銷與廢止、監督管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4﹞經我國與他國、區域組織或國際組織簽定雙邊或多邊相互承認協定或協議者,交通部得承認依該協定或協議規定所簽發之檢測報告或驗證證明;檢測報告或驗證證明符合國際公約規範者,亦得由交通部承認之。
回索引〉〉第三章 管 理
第20條(國營鐵路機構)
﹝1﹞主管機關為經營國營鐵路,得設國營鐵路機構;其設置另以法律定之。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交通部為管理國營鐵路,得設總管理機構;其組織另以法律定之。
第21條(國營鐵路之主要業務、附屬事業)
﹝1﹞國營鐵路,除以客貨運輸為主要業務外,得辦理下列附屬事業:
一、鐵路運輸之碼頭及輪渡運輸。
二、鐵路運輸之汽車接轉運輸。
三、鐵路運輸必需之接送報關及倉儲。
四、鐵路運輸與建築所需工具、器材之修理及製造。
五、培養、繁榮鐵路運輸及傳承鐵路文化所必需之其他事業。
﹝2﹞前項國營鐵路機構得辦理附屬事業之申請程序、核准條件、營業、會計、督導視察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國營鐵路,除以客貨運輸為主要業務外,得辦理左列附屬事業:
一、有關鐵路運輸之碼頭及輪渡運輸。
二、有關鐵路運輸之汽車接轉運輸。
三、有關鐵路運輸必需之接送報關及倉儲。
四、有關鐵路運輸與建築所需工具、器材之修理及製造。
五、有關培養、繁榮鐵路運輸所需之其他事業。
第21條之1(因業務經營不動產開發、處分或收益之規定)
﹝1﹞國營鐵路機構為經營鐵路業務或辦理前條之附屬事業所需使用毗鄰公有不動產,應辦理有償撥用或租用,並須考量其公益性。
﹝2﹞國營鐵路機構報經主管機關核准,得辦理其經管之國有不動產開發、處分或收益,不受國有財產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之限制,前開處分屬出售或設定一定年期地上權者,應先報經行政院核定。
﹝3﹞前項開發方式、規劃、程序、審議、經營、監督管理、處分、收益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4﹞第二項不動產屬國營鐵路機構之資產者,其收入得由該機構循環運用。
﹝5﹞第二項不動產開發涉及都市計畫變更者,主管機關得協調都市計畫主管機關依都市計畫法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迅行變更;涉及非都市土地使用變更者,依區域計畫法或國土計畫法相關規定辦理。
﹝6﹞前項都市計畫變更,應劃設合理之土地使用分區類別、訂定合適之土地開發強度及容許使用項目;另適度減輕國營鐵路機構之開發義務負擔,其規定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第22條(國營鐵路運輸之管理)
﹝1﹞國營鐵路之運輸,應統一調度管理;其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第23條(國營鐵路從業人員之任用等事項)(刪除)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內 容
﹝1﹞國營鐵路從業人員之任用、薪給、管理、服務、考核、獎懲、福利、退休及撫卹,依法律之規定;法律未規定者,由交通部定之。
第24條(國營鐵路發行公債、借用外資)
﹝1﹞國營鐵路因業務需要,得由交通部報請行政院核准,依法發行公債或借用外資。
第25條(國營鐵路之會計)
﹝1﹞國營鐵路之會計,依鐵路會計制度之規定。
第26條(國營鐵路運價率計算公式)
﹝1﹞國營鐵路運價率之計算公式,由交通部擬訂,報請行政院送請立法院審定之;變更時亦同。
﹝2﹞國營鐵路之運價,按前項公式計算,由交通部報請行政院核定實施;變更時亦同。
﹝3﹞國營鐵路如環境或情形特殊者,得規定較低運價;在工程時期之臨時營業,得規定臨時運價,均由交通部核定之。
第27條(國營鐵路之材料)
﹝1﹞國營鐵路之材料,以統籌供應,分區管理為原則。
回索引〉〉第四章 監 督
第28條(地方營、民營鐵路興建應備文書)
﹝1﹞地方營、民營鐵路之興建,應備具左列文書,申請交通部核准,報請行政院備案後,方得籌辦:
一、申請書。
二、建築理由計畫書。
三、路線預測圖及說明。
四、固定資產建設、改良、擴充簡明估計表。
五、損益估計表。
六、資本總額及籌募計畫書。
第29條(地方營民營鐵路興建應備文書)
﹝1﹞地方營、民營鐵路之興建,經核准備案後,應依所定期限,將左列文書,送請交通部立案,發給執照,方得施工。未依核定期限申請立案者,應由交通部廢止其籌辦,並報請行政院備案:
一、路線實測平、剖面圖及說明。
二、各項工程與機車車輛圖式及說明。
三、全部工程分段實施計畫。
四、資本總額、已收款數及餘款續收期限。
五、管理組織系統;民營者應附具公司章程、股東名簿及董、監事、經理人名冊。
第30條(專用鐵路之興建應備文書)
﹝1﹞專用鐵路之興建,應備具左列文書,申請交通部核准立案,發給執照,並轉報行政院備案:
一、申請書。
二、建築理由書及該事業主管機關之同意書。
三、路線實測圖及說明。
四、固定資產建設、改良、擴充估計表。
五、路用資本總額及其憑證。
第31條(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興建涉及道路等設施之協調)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之興建,涉及道路、橋樑、河川、溝渠等工程之設施,應先與有關主管機關協調,或申請備案。
第32條(向交通部鐵道局報備事項)【相關罰則】§67
﹝1﹞國營、地方營及民營鐵路機構,應依下列規定,向交通部鐵道局報備:
一、籌備或施工期間之工程進行狀況及經濟情形,每月報備一次。
二、營運時期之營運狀況,每三個月報備一次。
三、每年應將全路狀況、營業盈虧、運輸情形及改進計畫於年度終結後,六個月內報備一次。
﹝2﹞專用鐵路於工程時期之進行狀況及經濟情形,應每月報備一次。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地方營及民營鐵路機構,應依左列規定,向交通部報備:
一、籌備或施工期間之工程進行狀況及經濟情形,每月報備一次。
二、營運時期之營運狀況,每三個月報備一次。
三、每年應將全路狀況、營業盈虧、運輸情形及改進計畫於年度終結後,六個月內報備一次。
﹝2﹞專用鐵路於工程時期之進行狀況及經濟情形,應每月報備一次。
第33條(民營鐵路經營資格)
﹝1﹞民營鐵路之經營,以股份有限公司為限。
第34條(聘僱外籍員工之核准)【相關罰則】§67
﹝1﹞地方營及民營鐵路機構,如須聘僱外籍員工,應先報請交通部核准。
第34條之1(列車駕駛人員資格)【相關罰則】第1項~§67-1、§67-2
﹝1﹞鐵路列車駕駛人員未經交通部鐵道局檢定合格並發給執照後,不得駕駛列車。鐵路機構亦不得派任之。
﹝2﹞前項列車駕駛人員檢定、執照核發及管理等事項之規則,由主管機關定之。
﹝3﹞第一項檢定業務,得委託其他機關(構)、團體辦理之;受委託者之資格、條件、責任及監督等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民營鐵路列車駕駛人員未經交通部檢定合格並發給執照後,不得駕駛列車。民營鐵路機構亦不得派任之。
﹝2﹞前項列車駕駛人員檢定、執照核發及管理等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3﹞第一項檢定業務,得委託機關、團體辦理之;受委託者之資格、條件、責任及監督等事項之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第35條(地方營、民營鐵路運價)【相關罰則】§66
﹝1﹞地方營及民營鐵路之運價,由交通部核定,增減時亦同。
第36條(運輸上必要設備之改善)【相關罰則】§67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運輸上必要之設備,交通部鐵道局認為不適當時,得命其限期改善。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運輸上必要之設備,交通部認為不適當時,得定期通知其改正。
第37條(聯運及鐵路撥車濟運)
﹝1﹞交通部為公益上之必要,得通知地方營及民營鐵路與其他鐵路、公路、水運或空運辦理聯運;如有緊急需要,並得指定任何鐵路撥車濟運。
第38條(地方營、民營鐵路機構得經營之附屬事業)【相關罰則】第1項第2款或第2項~§67
﹝1﹞地方營、民營鐵路機構得經營下列附屬事業:
一、第二十一條第一項規定之附屬事業。
二、其他經交通部核准之事業。
﹝2﹞專用鐵路機構非經交通部核准,不得經營所營事業以外之客貨運輸及其他附屬事業。
﹝3﹞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機構經營附屬事業之申請程序、核准條件、營業、會計、督導視察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地方營及民營鐵路機構非經交通部核准,不得兼營其他附屬事業;專用鐵路非經交通部核准,不得經營所營事業以外之客貨運輸及其他附屬事業。
﹝2﹞交通部對經營客貨運輸業務之專用鐵路,應嚴加檢查,使符合鐵路法令之規定。
第39條(報請交通部核准事項)【相關罰則】第1項~§67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如變更組織、增減資本、租借營業、抵押財產、移轉管理、宣告停業或終止營業,應先報請交通部核准。
﹝2﹞前項報准抵押之財產,以建築物、車輛及機器為限。
第40條(重大行車事故通報及應變計畫之訂定)【相關罰則】第1、4、5、6項~§67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機構遇有重大行車事故或嚴重遲延,應立即通報交通部鐵道局並隨時將經過情形報請查核;其一般行車事故及異常事件,亦應按月彙報。
﹝2﹞前項重大行車事故、一般行車事故、嚴重遲延及異常事件之定義、通報內容、通報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主管機關定之。
﹝3﹞交通部鐵道局得就鐵路機構按第一項規定所提報告內容,要求鐵路機構負責人或相關主管說明。
﹝4﹞鐵路機構應就行車事故及異常事件訂定應變計畫,其內容應包括現場處置、通報作業、旅客訊息公告、旅客疏散或接駁、人員救護、運轉調度、搶修救援之人力調度、危險物品之排除、鐵道淨空安全與器材備置。
﹝5﹞鐵路機構應按應變計畫定期實施演練,並作檢討及改善。
﹝6﹞交通部鐵道局得就鐵路機構所訂應變計畫之內容及定期與不定期演練情形予以查核,如認為辦理不善,應命其限期改善。
﹝7﹞鐵路機構辦理第一項通報時,並應依運輸事故調查法同時向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辦理通報。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機構遇有重大行車事故或嚴重遲延,應立即通報交通部,並隨時將經過情形報請查核;其一般行車事故及異常事件,亦應按月彙報。
﹝2﹞前項重大行車事故、一般行車事故、嚴重遲延及異常事件之定義、通報內容、通報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交通部定之。
﹝3﹞交通部得就鐵路機構按第一項規定所提報告內容,要求鐵路機構負責人或相關主管說明。
﹝4﹞鐵路機構應就行車事故及異常事件訂定應變計畫,其內容應包括現場處置、通報作業、旅客訊息公告、旅客疏散或接駁、人員救護、運轉調度、搶修救援之人力調度與器材備置。
﹝5﹞鐵路機構應按應變計畫定期實施演練,並作檢討及改善。
﹝6﹞交通部得就鐵路機構所訂應變計畫之內容及演練情形予以查核,如認為辦理不善,應命其限期改善。
﹝7﹞鐵路機構辦理第一項通報時,並應依運輸事故調查法同時向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辦理通報。
--109年5月19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機構遇有重大行車事故或嚴重遲延,應立即通報交通部,並隨時將經過情形報請查核;其一般行車事故及異常事件,亦應按月彙報。
﹝2﹞前項重大行車事故、一般行車事故、嚴重遲延及異常事件之定義、通報內容、通報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交通部定之。
﹝3﹞交通部得就鐵路機構按第一項規定所提報告內容,要求鐵路機構負責人或相關主管說明。
﹝4﹞鐵路機構應就行車事故及異常事件訂定應變計畫,其內容應包括現場處置、通報作業、旅客訊息公告、旅客疏散或接駁、人員救護、運轉調度、搶修救援之人力調度與器材備置。
﹝5﹞鐵路機構應按應變計畫定期實施演練,並作檢討及改善。
﹝6﹞交通部得就鐵路機構所訂應變計畫之內容及演練情形予以查核,如認為辦理不善,應命其限期改善。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遇有行車上之重大事故,應立即電報交通部,並隨時將經過情形報請查核;其一般行車事故,亦應按月彙報。
第41條(交通部鐵道局定期派員視察及查核帳冊)【相關罰則】第1項、第2項~§67
﹝1﹞交通部鐵道局應定期及不定期,派員檢查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之工程、材料、營業、運輸、財務、會計、財產實況及附屬事業之經營等情形;必要時,得命其提出有關文件、帳冊,如認為辦理不善或缺失,應命其限期改善,必要時應停止其部分或全部運作。
﹝2﹞前項檢查,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機構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3﹞第一項之檢查事務,得委託其他機關(構)、團體辦理;其受委託者之資格、條件、責任及監督等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交通部應定期或視需要,派員視察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之工程、材料、營業、運輸、財務、會計、財產實況及附屬事業之經營等情形;必要時,得予查核,並命其提出有關文件、帳冊,如認為辦理不善,應命其限期改善。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交通部應定期派員視察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工程、材料、營業、運輸、會計、財產實況等情形;必要時得檢閱有關文件帳冊,如認為辦理不善,須隨時督導改正。
第42條(地方營民營鐵路分配盈餘之限制)
﹝1﹞地方營及民營鐵路機構,非攤提全路建築及設備折舊後,不得分配盈餘;全年純益超過實收資本總額百分之二十五時,其超過額之全數,應用以擴充或改良設備。但依政府獎勵民間投資法令公告徵求民間參與鐵路建設之興建、營運而受獎勵之民營鐵路機構,其攤提全路建築及設備折舊後之盈餘分配,不受百分之二十五之限制。
第43條(國營地方營民營之會計制度)
﹝1﹞國營、地方營及民營鐵路之會計制度,應依相關法令、會計制度規範及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擬訂,報交通部核定。
第44條(專用鐵路經營客貨運輸準用規定)【相關罰則】§67
﹝1﹞專用鐵路經核准經營客貨運輸者,其營運準用第三十二條第一項、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七條及第四十二條之規定。
第44條之1(準用之規定)
﹝1﹞有關國營鐵路之監督,準用第三十四條之一、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四十條及第四十一條規定。
第45條(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相關事項辦法之訂定)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之立案、興建、路線、組織變更、停止營運與廢止營運核准、行車、客運與貨運運輸業務、監督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監督實施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回索引〉〉第五章 運 送
第46條(旅客、物品運送契約之成立及遲延之賠償)【相關罰則】第4項~§67
﹝1﹞旅客或物品運送契約,因鐵路機構承諾運送而成立。
﹝2﹞鐵路機構應將旅客準時送達;未能準時送達者,應負遲延之賠償責任。
﹝3﹞前項遲延送達係因不可抗力所致者,其賠償以旅客因遲延而增加支出之必要費用為限。
﹝4﹞鐵路機構應依遲延情形,訂定賠償基準,報交通部備查後公告實施。
﹝5﹞旅客所受損害超過前項賠償基準者,仍得依據其他法律請求賠償。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旅客或物品運送契約,因鐵路機構承諾運送而成立。
﹝2﹞旅客或物品應依規定,準時、安全送達。
第47條(運價雜費公告實施)【相關罰則】§67
﹝1﹞鐵路運價、雜費,非於有關車站公告後,不得實施。
第47條之1(觀光服務計畫)【相關罰則】§67
﹝1﹞鐵路機構經營之一部或全部路線可串聯沿線觀光地區並具觀光服務性質者,得依提供之觀光服務內涵收取費用;其費用、路線範圍併同觀光服務計畫應報主管機關核定,經核定後由鐵路機構公告實施。變更時,亦同。
﹝2﹞前項觀光服務計畫至少應包括下列內容:
一、所具之觀光服務特性。
二、規劃之路線、服務範圍及期程。
三、服務內涵、費用、對當地旅客之影響及配套措施等。
第48條(因運送物性質之拒絕運送)
﹝1﹞物品依其性質對於人或財產有致損害之虞者,除鐵路機構已公告辦理運送者外,得拒絕運送。
﹝2﹞前項運送物,因申報不符,致鐵路機構蒙受損害,託運人應負損害賠償之責。
第49條(補收票價運費)
﹝1﹞旅客無票乘車或持用失效乘車票,應補收票價;如無正當理由者,並得加收百分之五十之票價。
﹝2﹞運送物之名稱、性質或數量,如鐵路機構對託運人之申報有疑義時,得檢驗之;檢驗不符,因而致運費不足者,補收四倍以下之差額。
第50條(託運物品之保償額、保費)
﹝1﹞旅客或託運人託運物品,得依鐵路機構規定申報保償額,並繳納保費。
第51條(運送物交付及賠償責任)
﹝1﹞運送物逾交付期間一個月仍未交付時,託運人得視同喪失,向鐵路機構請求賠償。但未能交付之原因不可歸責鐵路機構者,不在此限。
﹝2﹞請求前項賠償時,申明保留原物者,得自接到運送物到達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退還賠償金,領回原物。
第52條(運送物寄託於倉庫及以倉單代替交付)
﹝1﹞運送物因不可歸責於鐵路機構之事由,不能交付時,鐵路機構得代為寄託於倉庫,並以倉單代替運送物之交付;其費用由運送物所有人負擔。
﹝2﹞前項規定,對於超過領取期間未領取之運送物適用之。
第53條(所有人不明物之公告招領及所有權取得)
﹝1﹞對於所有人不明之運送物、寄存品或遺留物,鐵路機構應公告招領。經公告一年後仍無權利人領取時,鐵路機構即取得其所有權。
﹝2﹞前項運送物、寄存品或遺留物,如有易於腐壞之性質或保管困難或顯見其價值不足抵償運雜費時,鐵路機構得於公告期間先行拍賣,保管其價金。
第54條(消滅時效之起算日)
﹝1﹞左列請求權因一年間不行使而消滅。其起算日期,依左列規定:
一、運送物喪失、毀損或遲交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應交付之日起。
二、運費、雜費之補收及退還請求權,自票據填發之日起。
三、運送物交付請求權,自交付期間屆滿之日起。
四、代收貨價支付請求權,自鐵路機構發出已代收訖通知之日起。
第55條(運送物喪失毀損之損害賠償)
﹝1﹞運送物遇有喪失毀損之賠償,依民法之規定;但其請求權依前條之規定。
行李、貴重品、動物及已繳保償費之運送物,其損害賠償依其契約。
第55條之1(旅客、貨物運送等相關事項規則之訂定)
﹝1﹞鐵路旅客、行李、包裹、貨物運送、鐵路機構責任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回索引〉〉第六章 安 全
第56條(鐵路機構應遵行之安全措施)(刪除)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內 容
﹝1﹞經營旅客、物品運送之鐵路機構,應遵行左列規定:
一、對行車路線之坡度、彎度、變電站、電車線、電力調配、列車調配、行車速度、機車車輛檢查、養護、平交道、標誌、號誌、看守人及車站之設施應妥善規劃設計,並設有旅客在站之安全措施。
二、對從業人員應予以有效之訓練與管理,使其確切瞭解並嚴格執行鐵路法令之規定。有關行車人員之技能、體格及精神狀況,應施行定期檢查及臨時檢查;經檢查不合標準者,應暫停或調整其職務。
三、對行車事故,應蒐集資料調查研究,鑑定責任,並採取預防措施。
--92年6月25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經營旅客、物品運送之鐵路機構,應遵行左列規定:
一、對行車路線之坡度、彎度、變電站、電車線、電力調配、列車調配、行車速度、機車車輛檢查、養護、平交道、標誌、號誌、看守人及車站之設施應妥善規劃設計,並設有旅客在站之安全措施。
二、對從業人員應予以有效之訓練與管理,使其確切瞭解並嚴格執行鐵路法令之規定。有關行車人員之技能、體格,應施行定期檢查及臨時檢查;經檢查不合標準者,應限制、暫停或調整其職務。
三、對行車事故,應蒐集資料調查研究,鑑定責任,並採取預防措施。
第56條之1(鐵路設施及設備之維護;無障礙設施及設備之提供)【相關罰則】第3項~§66-1
﹝1﹞鐵路機構應負責鐵路之土木建築設施、軌道設施、保安與防護設備、電信設施、電力設施及車站設備之修建、養護,及鐵路文化資產之維護。
﹝2﹞鐵路機構應依實際需求提供無障礙運輸服務,及規劃設置便於各類身心障礙者行動與使用之無障礙設施及設備。
﹝3﹞第一項鐵路設施與設備之修建、養護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規則,除鐵路文化資產依據有關法令規定辦理外,由交通部定之。
第56條之2(鐵路機車及車輛之檢修)【相關罰則】第2項~§66-1
﹝1﹞鐵路機構應負責鐵路機車及車輛之檢修。
﹝2﹞前項鐵路機車與車輛檢修之種類、方式、項目與週期、使用規定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第56條之3(鐵路行車安全之確保)【相關罰則】第2項~§66-1
﹝1﹞鐵路機構應確保鐵路行車之安全。
﹝2﹞前項鐵路行車之鐵路路線、設備、車輛、裝載限制、號誌、號訊、標誌、運轉、閉塞與事故處理及其他行車應遵行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第56條之4(鐵路從業人員之訓練、管理及檢查)【相關罰則】第2項~§66-1
﹝1﹞鐵路機構應有效訓練及管理從業人員,使其具備鐵路專業、作業安全、維安應變及衛生防疫輔助技能,並確切瞭解及嚴格遵守鐵路法令。於新進機車車輛或涉及安全之行車設備、維安輔助設備、衛生防疫輔助設備或技術投入營運前,亦同。
﹝2﹞鐵路機構應對行車人員之技能、體格及精神狀態,施行派任前檢查、定期檢查及臨時檢查;經檢查不合基準者,不得派任。已派任者,應暫停或調整其職務。
﹝3﹞前項鐵路行車人員之定義、應實施之訓練、技能檢定、體格與精神狀態檢查、實施之方式、項目、週期、合格基準與不合格時之處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109年5月19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鐵路機構應有效訓練及管理從業人員,使其具備鐵路專業及作業安全技能,並確切瞭解及嚴格遵守鐵路法令。於新進機車車輛或涉及安全之行車設備或技術投入營運前,亦同。
﹝2﹞鐵路機構應對行車人員之技能、體格及精神狀態,施行派任前檢查、定期檢查及臨時檢查;經檢查不合基準者,不得派任。已派任者,應暫停或調整其職務。
﹝3﹞前項鐵路行車人員之定義、應實施之訓練、技能檢定、體格與精神狀態檢查、實施之方式、項目、週期、合格基準與不合格時之處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第56條之5(事故及異常事件調查及檢討報告提出)【相關罰則】第1項至第3項~§67
﹝1﹞鐵路機構對於鐵路運轉中發生之事故及異常事件,應蒐集資料及調查研究發生原因,採取適當之預防及改進措施,備供交通部鐵道局查驗。
﹝2﹞鐵路機構應根據前一年度之事故及異常事件檢討結果,於每年第一季結束前,向交通部鐵道局提出當年度安全管理報告;其報告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鐵路機構營運之安全理念及目標。
二、安全管理之組織架構及實施方式。
三、為確保及提升營運安全所採取或擬採取之措施。
四、事故與異常事件之檢討及預防措施。
五、其他與營運安全有關之重要事項。
﹝3﹞鐵路機構就其營運列車之行車運轉、列車監控及維修保養之紀錄,應有效保存;其保存之項目、期限及管理事項由主管機關定之。
﹝4﹞鐵路機構及相關人員另應依運輸事故調查法配合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辦理調查。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鐵路機構對於鐵路運轉中發生之事故及異常事件,應蒐集資料及調查研究發生原因,採取適當之預防及改進措施,備供交通部查驗。
﹝2﹞交通部應聘請專家調查重大事故之發生經過及其發生原因,並視調查需要,請鐵路機構或相關行車人員說明,及配合提出行車紀錄、設施、設備等相關資料及物品。
﹝3﹞鐵路機構應根據前一年度之事故及異常事件檢討結果,於每年第一季結束前,向交通部提出當年度安全管理報告;其報告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鐵路機構營運之安全理念及目標。
二、安全管理之組織架構及實施方式。
三、為確保及提升營運安全所採取或擬採取之措施。
四、事故與異常事件之檢討及預防措施。
五、其他與營運安全有關之重要事項。
﹝4﹞鐵路機構就其營運列車之行車運轉、列車監控及維修保養之紀錄,應有效保存;其保存之項目、期限及管理事項由交通部定之。
﹝5﹞鐵路機構及相關人員另應依運輸事故調查法配合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辦理調查。
--109年5月19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鐵路機構對於鐵路運轉中發生之事故及異常事件,應蒐集資料及調查研究發生原因,採取適當之預防及改進措施,備供交通部查驗。
﹝2﹞交通部應聘請專家調查重大事故之發生經過及其發生原因,並視調查需要,請鐵路機構或相關行車人員說明,及配合提出行車紀錄、設施、設備等相關資料及物品。
﹝3﹞鐵路機構應根據前一年度之事故及異常事件檢討結果,於每年第一季結束前,向交通部提出當年度安全管理報告;其報告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鐵路機構營運之安全理念及目標。
二、安全管理之組織架構及實施方式。
三、為確保及提升營運安全所採取或擬採取之措施。
四、事故與異常事件之檢討及預防措施。
五、其他與營運安全有關之重要事項。
第56條之6(事故及異常事件之檢討調查)【相關罰則】第3項~§67;第4項~§66-1
﹝1﹞交通部鐵道局應就鐵路運轉中發生之事故及異常事件進行檢討。
﹝2﹞非屬運輸事故調查法所認定重大運輸事故之行車事故及異常事件,交通部鐵道局認有必要者,得就其事實及原因進行調查。
﹝3﹞交通部鐵道局對前二項檢討或調查結果,如認有應改進事項者,應命鐵路機構限期改善,並列管追蹤;其違失事項涉及違反本法規定者,依法裁處;其違反鐵路機構內部規定者,得命鐵路機構對其內部相關人員究責、懲處或其他必要處置。
﹝4﹞鐵路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應配合交通部鐵道局檢討或調查需要,提出說明、相關紀錄、設施、設備、資料或物品,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5﹞交通部鐵道局應建置鐵路安全報告系統提供鐵路從業人員提報,其建置不以處分或追究責任為目的,且對報告者身分及資料來源保密,以避免重大事故發生。
第57條(旅客、託運人、受貨人、行人、車輛應遵守之安全規則)【相關罰則】第2項至第4項~§70
﹝1﹞旅客乘車、託運人託運貨物、受貨人領取貨物,應遵守鐵路有關安全法令及站、車人員之指導。
﹝2﹞行人、車輛不得侵入鐵路路線、橋梁、隧道內及站區內非供公眾通行之處所。
﹝3﹞行人必須跨越鐵路路線時,應暫停、看、聽,注意兩方確無來車,始得通過。但鐵路電化區間,除天橋、地下道及平交道外,不得跨越。
﹝4﹞鐵路路線邊坡內及距軌道中心五公尺以內,嚴禁放牧牲畜。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旅客乘車、託運人託運貨物、受貨人領取貨物,應遵守鐵路有關安全法令及站、車人員之指導。
﹝2﹞行人、車輛不得在鐵路路線、橋樑、隧道內及站區內非供公眾通行之處所通行。
﹝3﹞行人必須跨越鐵路路線時,應暫停、看、聽,注意兩方確無來車,始得通過。但鐵路電化區間,除天橋、地下道及平交道外,不得跨越。
﹝4﹞鐵路路線邊坡內及距軌道中心五公尺以內,嚴禁放牧牲畜。
第58條(電化鐵路電力、通信等線路安全措施)
﹝1﹞橫越電化鐵路之電力、通信等線路,應依左列規定:
一、低於電車線電壓之電力、通信或其他線路,應在鐵路下穿過。其距離軌面之深度由管線單位與鐵路機構協商定之。
二、高於電車線電壓之電力線路,應與電車線保持規定之距離。
第59條(臨近電化鐵路設施安全措施)
﹝1﹞臨近電化鐵路之各項設施,應依左列規定:
一、距鐵路軌道中心五公尺以內,不得在地面上裝設金屬管線、金屬結構物或建造建築物。但係屬原有或與行車有關,經施予適當之防護措施者,不在此限。
二、距鐵路軌道中心五公尺以外、四十公尺以內之明線或未含金屬遮蔽之通信線路,與鐵路平行之長度超過一公里以上者,應對電力干擾採取適當之防護措施。
三、沿鐵路敷設之油管、氣管線路,應儘量避免與鐵路平行;如無法避免,應採取適當之防護措施。
四、臨近鐵路之公路高於鐵路之地段,應由該公路之主管機關,在其臨近鐵路之一邊設置護欄。
五、跨越電化鐵路之人行天橋及公路橋樑,應設安全防護裝置。
﹝2﹞前項防護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第60條(電化鐵路架空電車線之淨空高度)
﹝1﹞電化鐵路架空電車線,在平交道上之高度,應容許裝載四點二公尺高度之道路車輛安全通過;如因特殊狀況不能保持其淨空高度者,應在平交道兩側設置限高門,禁止超過規定裝載高度之車輛通行。
第61條(鐵路沿線公私建築之限制)
﹝1﹞高速鐵路以外鐵路沿線兩側之公私有建築物,由鐵路機構商請當地直轄市、縣(市)政府勘定鐵路行車視距及電車線供電線路之需要後限制之。原有建築物妨礙行車視線者,得商請主管建築機關依法限期修改或拆除。
﹝2﹞鐵路沿線兩側樹木及高莖種植物,妨礙鐵路行車安全或供電線路者,鐵路機構得通知所有人或占有人後,砍伐或修剪之。但情形急迫時,得先行砍伐或修剪後,再行通知。
﹝3﹞前二項之修改、拆除、砍伐或修剪,應擇其損害最少之處所或方法為之,並予相當之補償。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鐵路沿線兩側之公私建築,由鐵路機構商請當地縣(市)政府勘定鐵路行車視距及電車線供電線路之需要後限制之。
﹝2﹞原有建築物妨礙行車視線者,得商請主管建築機關依法限期修改或強制拆除。
﹝3﹞鐵路沿線兩側樹木及高莖種植物,妨礙鐵路行車安全或供電線路者,鐵路機構得通知所有人或占有人後,砍伐或修剪之。
﹝4﹞前二項之修改、拆除或砍伐、修剪,應擇其損害最少之處所或方法為之,並予相等之補償。
第61條之1(鐵路兩側禁建、限建範圍之勘定及公告)
﹝1﹞為維護鐵路興建及行車安全,交通部得依鐵路特性,會同當地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於鐵路兩側勘定禁建、限建範圍。
﹝2﹞前項禁建、限建範圍經勘定後,由交通部繪製地形圖或地籍圖,送請當地直轄市或縣(市)政府辦理公聽會及公開展覽三十日後公告實施,不受相關土地使用管制法令規定之限制。
﹝3﹞已公告實施之禁建、限建範圍,因禁建、限建之內容變更或原因消滅時,應依前二項規定程序辦理變更或廢止。
第61條之2(禁建範圍之禁止行為及其例外)
﹝1﹞禁建範圍內,除建造鐵路與其站體、連通設施及附屬設施外,不得為下列行為:
一、建築物之建造。
二、工程設施之構築。
三、廣告物之設置。
四、障礙物之堆置。
五、土地開挖或填方行為。
六、其他工程行為。
﹝2﹞前項行為經交通部許可採取必要措施者,不在此限。
﹝3﹞第一項第六款所定其他工程行為,包括在地面上下新建、增建、改建、修建、拆除構造物或其所屬設施、設置或更換跨越鐵路架空線路等足以妨礙鐵路興建或行車安全之工程行為。
﹝4﹞禁建範圍公告後,於範圍內原有或施工中之建築物、工程設施、廣告物、障礙物、土地開挖、填方及其他工程行為,有礙鐵路興建或行車安全者,交通部得商請各該管主管機關令其限期停工、修改或拆除。其為合法建築物、工程設施或廣告物之拆除者,應給予相當之補償。對補償有異議時,應報請上級機關核定後為之。
第61條之3(限建範圍內從事工程行為之相關規定)
﹝1﹞限建範圍公告後,於限建範圍內為前條第一項各款之行為,依法須申請建築執照或許可者,應於申請建築執照或許可時,檢附各該管主管機關及交通部規定之文件,由各該管主管機關會同交通部審查許可後始得為之。
﹝2﹞於限建範圍內為前條第一項各款之行為,依法無須申請建築執照或許可者,應於行為前,檢附交通部規定之文件,經交通部審查許可後始得為之。
﹝3﹞交通部依前二項規定會同審查或審查,認為其行為有妨礙鐵路興建或行車安全之虞者,得要求申請人變更工程設計、施工方式或為其他適當之處理。
第61條之4(違反禁建、限建範圍規定之處分)
﹝1﹞違反前二條規定,擅自於鐵路禁建、限建範圍內為第六十一條之二第一項各款行為,或於施工中有妨礙鐵路興建或行車安全之虞者,交通部得商請各該管主管機關令其限期停工、修改、拆除、改善或補正,無該管主管機關者,前開處分得由交通部為之。必要時,轄區內警察機關應予協助。
﹝2﹞前項行為有損害鐵路設施或危害行車安全者,申請人、承造人、起造人、監造人及實際行為人,應負連帶回復原狀或損害賠償責任。
第61條之5(禁建、限建範圍內相關事項辦法之訂定)
﹝1﹞前四條所定禁建、限建範圍之劃定、公開展覽、公告、變更、廢止、禁建範圍之禁止行為、拆除補償、限建範圍之管制行為、管制規範、申請、審查、管理及處分等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交通部徵詢地方政府後會同內政部定之。
第62條(鐵路事故損害賠償責任)
﹝1﹞鐵路機構因行車及其他事故致人死亡、傷害或財物毀損喪失時,負損害賠償責任。
﹝2﹞前項鐵路行車及其他事故之發生,如能證明非由於鐵路機構之過失者,對於人之死亡或傷害,仍應酌給卹金或醫藥補助費。但事故之發生係出於受害人之故意或過失行為者,不在此限。
﹝3﹞前二項損害賠償、卹金或醫藥補助費發給基準、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105年11月9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鐵路因行車及其他事故致人死亡、傷害或財物毀損喪失時,負損害賠償責任。但如能證明其事故之發生非由於鐵路之過失者,對於人之死亡或傷害,仍應酌給卹金或醫藥補助費。
﹝2﹞前項損害賠償、卹金或醫藥補助費發給基準、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鐵路因行車及其他事故致人死亡、傷害或財物毀損喪失時,負損害賠償責任。但如能證明其事故之發生非由於鐵路之過失者,對於人之死亡或傷害,仍應酌給卹金或醫藥補助費。
﹝2﹞前項損害賠償及補助費發給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第63條(旅客運送責任險)【相關罰則】§67
﹝1﹞鐵路旅客之運送,應依交通部指定金額投保責任保險。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鐵路旅客、物品之運送,由交通部指定金額投保責任險;其保險條款及保險費率,由交通部會商財政部核定。
第64條(專用鐵路經營客貨運輸準用規定)
﹝1﹞專用鐵路經核准經營客貨運輸者,準用第五十六條之一至第五十七條及前二條規定。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專用鐵路經核准經營客貨運輸者,準用第五十六條、第五十七條及前二條之規定。
回索引〉〉第七章 罰 則
第65條(罰則)
﹝1﹞購買車票加價出售或換取不正利益圖利者,按車票張數,處每張車票價格之五倍至三十倍罰鍰。加價出售車票或取票憑證圖利者,亦同。
﹝2﹞以不正方法將虛偽資料或不正指令輸入電腦或其相關設備而購買車票、取得訂票或取票憑證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
--105年11月9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購買車票加價出售或換取不正利益圖利者,按車票張數,處每張車票價格之一倍至十倍罰鍰。加價出售訂票或取票憑證圖利者,亦同。
﹝2﹞以不正方法將虛偽資料或不正指令輸入電腦或其相關設備而購買車票、取得訂票或取票憑證者,得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購買車票加價出售圖利者,處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
第66條(罰則)
﹝1﹞地方營、民營、專用鐵路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三條第二項規定,未經核准而興建、延長、移轉或經營者。
二、違反第十六條第二項規定,未經履勘核准而營運者。
三、違反第三十五條規定,未經核定或未依核定實施運價者。
四、非因不可抗力而停止營運者。
﹝2﹞有前項第一款或第二款情形者,並令其立即停止興建、延長、移轉或經營,其未遵行者,按日連續處罰,並得廢止其立案;有前項第三款情形者,並令其立即改正,未改正者,按日連續處罰,並得停止其營運之一部或全部或廢止其立案;有前項第四款情形者,並令其立即恢復營運,未遵行者,按日連續處罰至其恢復營運為止,並得廢止其立案。
第66條之1(罰則)
﹝1﹞鐵路機構或專用鐵路經核准經營客貨運輸,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依第五十六條之一第三項或第六十四條準用第五十六條之一第三項所定規則中有關辦理路基、軌道、橋梁、電力設備或運轉保安設備之檢查養護工作並作成紀錄之規定。
二、違反依第五十六條之二第二項或第六十四條準用第五十六條之二第二項所定規則中有關辦理機車車輛檢修並作成紀錄之規定。
三、違反依第五十六條之三第二項或第六十四條準用第五十六條之三第二項所定規則中有關辦理路線、線路、設備之每日巡視、檢查維護、運轉、閉塞及其他行車應遵行事項或應對行車人員執勤前檢測之規定。
四、違反第五十六條之四第二項或第六十四條準用第五十六條之四第二項有關應對行車人員進行檢查或派任檢查合格人員執行行車工作之規定。
五、鐵路機構或其從業人員規避、妨礙或拒絕配合第五十六條之六第四項或第六十四條準用第五十六條之六第四項所定交通部鐵道局之檢討或調查,或拒不提出或隱匿、毀損相關紀錄、設施、設備、資料或物品。
﹝2﹞有前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並命其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加重其罰鍰至前項罰鍰最高額二分之一;情節重大者,停止其營運之一部或全部。
【相關法規】鐵路機車車輛檢修規則§36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鐵路機構或專用鐵路經核准經營客貨運輸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處新臺幣六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依第五十六條之一第三項或第六十四條準用第五十六條之一第三項所定規則中有關辦理路基、軌道、橋梁、電力設備或運轉保安設備之檢查養護工作並作成紀錄之規定。
二、違反依第五十六條之二第二項或第六十四條準用第五十六條之二第二項所定規則中有關辦理機車車輛檢修並作成紀錄之規定。
三、違反依第五十六條之三第二項或第六十四條準用第五十六條之三第二項所定規則中有關辦理路線、線路、設備之每日巡視、檢查維護、運轉、閉塞及其他行車應遵行事項或應對行車人員執勤前檢測之規定。
四、違反第五十六條之四第二項或第六十四條準用第五十六條之四第二項有關應對行車人員進行檢查或派任檢查合格人員執行行車工作之規定。
五、規避、妨礙或拒絕交通部依第五十六條之五第二項或第六十四條準用第五十六條之五第二項所為之調查,或拒不提出或隱匿、毀損相關紀錄、設施、設備、資料或物品。
﹝2﹞有前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並命其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按次處罰;情節重大者,停止其營運之一部或全部。
第67條(罰則)
﹝1﹞鐵路機構或專用鐵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未依核定期限開工、竣工。
二、違反第三十二條、第四十條第一項、第四十四條準用第三十二條第一項或第四十四條之一準用第四十條第一項規定,應報告而未報告。
三、違反第三十四條或第四十四條準用第三十四條規定,未經核准聘僱外籍員工。
四、依第三十六條、第四十條第六項、第四十一條第一項、或第四十四條之一準用第三十六條、第四十條第六項、第四十一條第一項、或依第五十六條之六第三項或第六十四條準用第五十六條之六第三項規定,經命其限期改善而屆期未改善。
五、違反第四十條第四項或第五項、第四十一條第二項、第四十四條之一準用第四十條第四項或第五項或第四十一條第二項規定。
六、違反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二款或第二項規定,未經核准經營所營事業以外之客貨運輸及其他附屬事業。
七、違反第三十九條第一項規定,未經核准變更組織、增減資本、租借營業、抵押財產、移轉管理、宣告停業或終止營業。
八、違反第四十六條第四項規定,未將遲延賠償基準報交通部備查後公告實施。
九、違反第四十七條規定,未經公告或未依公告實施運價或雜費。
十、違反第四十七條之一規定,未經核定、未經公告或未依核定、未依公告收取費用。
十一、違反第五十六條之五第一項至第三項或第六十四條準用第五十六條之五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未蒐集資料、調查研究發生原因、採取適當之預防或改進措施備供交通部鐵道局查驗、未提出安全管理報告或未有效保存營運列車之行車運轉、列車監控及維修保養之紀錄。
十二、違反第六十三條規定,未依主管機關指定之金額投保責任保險。
﹝2﹞有前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並命其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加重其罰鍰至前項罰鍰最高額二分之一;情節重大者,並得停止其營運之一部或全部或廢止其立案。
﹝3﹞地方營、民營或專用鐵路機構受停止營運或廢止立案處分時,交通部鐵道局應採取適當措施,繼續維持客貨運輸業務。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鐵路機構或專用鐵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未依核定期限開工、竣工。
二、違反第三十二條、第四十條第一項、第四十四條準用第三十二條第一項或第四十四條之一準用第四十條第一項規定,應報告而未報告。
三、違反第三十四條或第四十四條準用第三十四條規定,未經核准聘僱外籍員工。
四、違反第三十六條、第四十條第四項或第五項、第四十一條、第四十四條之一準用第三十六條、第四十條第四項或第五項或第四十一條規定,經命其限期改善,而屆期未改善。
五、違反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二款或第二項規定,未經核准經營所營事業以外之客貨運輸及其他附屬事業。
六、違反第三十九條第一項規定,未經核准變更組織、增減資本、租借營業、抵押財產、移轉管理、宣告停業或終止營業。
七、違反第四十六條第四項規定,未將遲延賠償基準報交通部備查後公告實施。
八、違反第四十七條規定,未經公告或未依公告實施運價或雜費。
九、違反第五十六條之五第一項或第三項或第六十四條準用第五十六條之五第一項或第三項規定,未蒐集資料、調查研究發生原因、採取適當之預防或改進措施備供交通部查驗或未提出安全管理報告。
十、違反第六十三條規定,未依交通部指定之金額投保責任保險。
﹝2﹞有前項第一款、第三款至第九款情形之一者,並命其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按次處罰;情節重大者,停止其營運之一部或全部或廢止其立案。
﹝3﹞地方營、民營或專用鐵路機構受停止營運或廢止立案處分時,交通部應採取適當措施,繼續維持客貨運輸業務。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地方營、民營、專用鐵路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未依核定期限開工、竣工者。
二、違反第三十二條或第四十條規定,應報告事項而未報告者。
三、違反第三十四條規定,未經核准聘僱外籍員工者。
四、違反第三十六條或第四十一條規定,經通知改正而未改正者。
五、違反第三十八條第一項規定,未經核准經營所營事業以外之客貨運輸及其他附屬事業者。
六、違反第三十九條第一項規定,未經核准變更組織、增減資本、租借營業、抵押財產、移轉管理、宣告停業或終止營業者。
七、違反第四十七條規定,未經公告或未依公告實施運價或雜費者。
八、違反第五十六條規定者。
﹝2﹞有前項第一款、第三款至第七款情形之一者,並通知其限期改正或改善;屆期未改正或改善者,按日連續處罰;情節重大者,停止其營運之一部或全部或廢止其立案。
﹝3﹞地方營、民營或專用鐵路機構受停止營運或廢止立案處分時,應採取適當措施,繼續維持客貨運輸業務。
第67條之1(罰則)
﹝1﹞民營或國營鐵路機構違反第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或第四十四條之一準用第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規定,派任未經檢定合格且領有執照之人擔任鐵路列車駕駛人員者,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民營鐵路機構違反第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規定,派任未經檢定合格且領有執照之人擔任鐵路列車駕駛人員者,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第67條之2(罰則)
﹝1﹞民營或國營鐵路列車駕駛人員違反第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或第四十四條之一準用第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規定,未經檢定合格並領有執照而駕駛列車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2﹞鐵路列車駕駛人員因故意或過失致發生重大行車事故,交通部鐵道局得依法命其停止駕駛,並得廢止其執照。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民營或國營鐵路列車駕駛人員違反第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或第四十四條之一準用第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規定,未經檢定合格並領有執照而駕駛列車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2﹞鐵路列車駕駛人員因故意或過失致發生重大行車事故,交通部得依法命其停止駕駛,並得廢止其執照。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民營鐵路列車駕駛人員違反第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規定,未經檢定合格並領有執照而駕駛列車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第68條(罰則)
﹝1﹞擅自占用、破壞鐵路用地或損壞其設施者,除涉及刑責應依法移送偵辦外,並應通知行為人或其雇用人負責回復原狀,或償還修復費用,或依法賠償。
﹝2﹞依第七條規定編為鐵路使用之土地,經公告、立定界樁並禁止或限制建築後,仍擅自建築者,鐵路得會同有關機關拆除之。
--112年6月2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擅自占用、破壞鐵路用地或損壞其設施者,除涉及刑責依刑法處理外,並應責令其行為人或雇用人負責回復原狀,或償還修復費用,或依法賠償。
﹝2﹞依第七條規定編為鐵路使用之土地,經公告、立定界樁並禁止或限制建築後,仍擅自建築者,鐵路得會同有關機關拆除之。
第68條之1(罰則)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
一、在鐵路軌道或有關設備上堆積、放置或拋擲物品足以妨害行車安全。
二、未經允許,攜帶危險或易燃物進入鐵路路線、場、站或車輛內、未經告知或告知不實而託運危險物品。
三、任意操控鐵路站、車設備,或以他法妨害系統設備正常運作。
四、對行駛中之鐵路列車投擲或發射物品。
五、任意將車廂上鎖或以他法,妨礙鐵路從業人員執行職務或危害公共安全。
--112年6月2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一、在鐵路軌道或有關設備上堆積、放置或拋擲物品足以妨害行車安全。
二、未經允許,攜帶危險或易燃物進入鐵路路線、場、站或車輛內、未經告知或告知不實而託運危險物品。
三、任意操控鐵路站、車設備,或以他法妨害系統設備正常運作。
四、對行駛中之鐵路列車投擲或發射物品。
五、任意將車廂上鎖或以他法,妨礙鐵路從業人員執行職務或危害公共安全。
第68條之2(危害重要設施設備功能之處罰)
﹝1﹞以竊取、毀壞或其他非法方法危害重要鐵路機構站、場、設施或設備之功能正常運作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
﹝2﹞意圖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而犯前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下罰金。
﹝3﹞前二項情形致釀成災害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八千萬元以下罰金。
﹝4﹞第一項及第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第68條之3(入侵電腦危害核心資通系統之處罰)
﹝1﹞對於重要鐵路機構站、場、設施或設備之核心資通系統,以下列方法之一,危害其功能正常運作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
一、無故輸入其帳號密碼、破解使用電腦之保護措施或利用電腦系統之漏洞,而入侵其電腦或相關設備。
二、無故以電腦程式或其他電磁方式干擾其電腦或相關設備。
三、無故取得、刪除或變更其電腦或相關設備之電磁紀錄。
﹝2﹞製作專供犯前項之罪之電腦程式,而供自己或他人犯前項之罪者,亦同。
﹝3﹞意圖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而犯前二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下罰金。
﹝4﹞前三項情形致釀成災害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八千萬元以下罰金。
﹝5﹞第一項至第三項之未遂犯罰之。
﹝6﹞第一項及前條第一項重要鐵路機構站、場、設施及設備之範圍,由主管機關公告之。
第69條(罰則)
﹝1﹞擅自設置平交道者,除責令拆除外,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鍰。
第70條(罰則)
﹝1﹞行人、汽車駕駛人或牲畜占有人違反第五十七條第二項至第四項或第六十四條準用第五十七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2﹞前項情形,如影響鐵路行車安全,情節重大者,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致重傷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致人死亡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行人、汽車駕駛人或牲畜占有人違反第五十七條第二項至第四項或第六十四條準用第五十七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105年11月9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行人、汽車駕駛人或牲畜占有人違反第五十七條第二項至第四項或第六十四條準用第五十七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之一者,處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以上七千五百元以下罰鍰。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旅客、託運人、受貨人及行人、車輛等,違反第五十七條之規定者,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鍰。
第71條(罰則)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以上七千五百元以下罰鍰:
一、列車行駛中,攀登、跳車或攀附隨行。
二、列車行駛中,坐立出入臺階或妨礙關閉或擅自開啟車門不聽禁止。
三、無故滯留或乘坐於不提供載客服務之車廂或機車,致生危害安全之虞,不聽勸離。
四、不按規定處所出入車站或上下車,不聽勸阻。
五、未經許可在車廂或站區內向旅客或公眾募捐、銷售物品或散發廣告物品,不聽勸阻。
六、拒絕鐵路站車人員查票。
七、於車廂或站區隨地吐痰、檳榔汁、拋棄紙屑、任意張貼物品或其他未經允許書寫、污穢車廂、站區或路線設備之行為。
八、除依法令規定外,未經許可或未依鐵路機構規定攜帶動物進入站區或車廂,不聽勸阻。
九、未經許可在鐵路站區範圍內設攤、搭棚架或擺設筵席,不聽勸阻。
十、滯留於車站出入口、驗票閘門、售票機、電扶梯或其他通道,致妨礙旅客通行或使用,不聽勸離。
十一、無故躺臥於車廂內或月台上之座椅,不聽勸阻。
﹝2﹞有前項或第六十八條之一各款情形之一者,鐵路站、車人員並得視情節強制其離開站、車或鐵路區域;其未乘車區間之運費,不予退還。
--105年11月9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以上七千五百元以下罰鍰:
一、列車行駛中,攀登、跳車或攀附隨行。
二、列車行駛中,坐立出入臺階或妨礙關閉或擅自開啟車門不聽禁止。
三、無故滯留或乘坐於不提供載客服務之車廂或機車,致生危害安全之虞,不聽勸離。
四、不按規定處所出入車站或上下車,不聽勸阻。
五、未經許可在車廂或站區內向旅客或公眾募捐、銷售物品或散發廣告物品,不聽勸阻。
六、拒絕鐵路站車人員查票。
七、於車廂或站區隨地吐痰、檳榔汁、拋棄紙屑、任意張貼物品或其他未經允許書寫、污穢車廂、站區或路線設備之行為。
八、未經許可或未依鐵路機構規定攜帶動物進入站區或車廂,不聽勸阻。
九、未經許可在鐵路站區範圍內設攤、搭棚架或擺設筵席,不聽勸阻。
十、滯留於車站出入口、驗票閘門、售票機、電扶梯或其他通道,致妨礙旅客通行或使用,不聽勸離。
十一、無故躺臥於車廂內或月台上之座椅,不聽勸阻。
﹝2﹞有前項或第六十八條之一各款情形之一者,鐵路站、車人員並得視情節強制其離開站、車或鐵路區域;其未乘車區間之運費,不予退還。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有左列行為之一者,處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鍰:
一、列車行駛中,攀登、跳車或攀附隨行者。
二、列車行駛中,坐立出入臺階或妨礙關閉或擅自開啟車門不聽禁止者。
三、在列車內乘坐非供旅客乘坐之車廂或機車者。
四、不按規定處所出入車站或上下車者。
五、未經許可在車上或站區內向旅客或公眾募捐、銷售物品者。
六、拒絕鐵路站車人員查票者。
七、在鐵路軌道或有關設備上堆積、放置或拋擲物品足以妨害行車安全者。
八、未經允許攜帶或隱匿託運危險物品者。
﹝2﹞有前項情事之一者,鐵路站、車人員並得視情節強制其離開站、車或鐵路區域;其未乘車區間之運費,不予退還。
第72條(罰則)
﹝1﹞第六十八條之一至前條規定之處罰,交通部得委託警察機關或鐵路機構執行之。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自動比對
內 容
﹝1﹞前三條規定之處罰,得由警察機關為之。
第73條(罰則)(刪除)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內 容
﹝1﹞依本法規定所處之罰鍰,於執行無效時,得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回索引〉〉第八章 附 則
第74條(規則訂定)(刪除)
【相關法規】鐵路路線測量規則*鐵路運送規則*鐵路行車規則*鐵路立體交叉及平交道防護設施設置標準與費用分擔規則
*鐵路附屬事業經營規則*鐵路行車人員技能體格檢查規則*鐵路修建養護規則*鐵路機車車輛檢修規則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內 容
﹝1﹞鐵路運送、行車、路線測量、修建養護、機車車輛檢修、平交道防護設施、附屬事業經營及行車人員技能體格檢查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第75條(證照費)
﹝1﹞依本法核准發給之證照,得徵收證照費;其費率由交通部定之。
第76條(施行日)
﹝1﹞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回頁首〉〉【編註】本檔提供學習與參考為原則;如需正式引用請以官方公告版為準。如有發現待更正部份及您所需本站未收編之法規,敬請告知,謝謝!
【法規名稱】
。
相關子法。
相關裁判
。♬
簡讀版
鐵路法
【修正日期】民國112年5月30日
【公布日期】民國112年6月28日
章節索引〉〉
法規內容〉〉
【法規沿革】
1‧中華民國四十七年一月三日總統(47)台總字第7521號令制定公布全文64條
2‧中華民國四十八年一月二十一日總統(48)台總字第348號令修正公布第54、58條條文
3‧中華民國六十七年七月二十六日總統(67)台統(一)義字第2622號令修正公布全文76條
4‧中華民國九十年五月二十三日總統(90)華總一義字第9000099070號令修正公布第29、42、43、66、67條條文
5‧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二十五日華總一義字第09200114890號令修正公布
第56條條文
6‧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二月三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500014961號令增訂公布第
34-1、
67-1、
67-2條條文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六月二十五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010134960號公告
第63條所列屬「財政部」之權責事項,經行政院公告自九十三年七月一日起變更為「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管轄,自一百零一年七月一日起改由「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管轄
7‧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十八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300092681號令修正公布第
2、
8、
14、
16、
18、
21、
38、
40、
41、
45、
46、
61、
62~
65、
67~
67-2、
70~
72條條文;增訂第
44-1、
55-1、
56-1~
56-5、
61-1~
61-5、
66-1、
68-1條條文;並刪除
11、
56、
73、
74條條文
8‧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十一月九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500136291號令修正公布第
62、
65、
70、
71條條文
9‧中華民國一百零九年五月十九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900053571號令修正公布第
40、
56-4、
56-5條條文;並增訂
第19-1條條文
10‧中華民國一百十一年六月二十二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100052461號令修正公布第
4、
20、
32、
34-1、
36、
40、
41、
56-5、
57、
66-1、
67、
67-2、
70條條文;增訂第
21-1、
47-1、
56-6條條文;刪除
第23條條文
11‧中華民國一百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200054101號令修正公布第
68、
68-1條條文;增訂第
68-2、
68-3條條文
回頁首〉〉
【章節索引】
第一章
總則 §1
第二章
建築 §10
第三章
管理 §20
第四章
監督 §28
第五章
運送 §46
第六章
安全 §56
第七章
罰則 §65
第八章
附則 §74
【法規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1條(適用範圍)
﹝1﹞鐵路之建築、管理、監督、運送及安全,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依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
第2條(用詞定義)
﹝1﹞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鐵路:指以軌道導引動力車輛行駛之運輸系統及其有關設施。
二、鐵路機構:指以鐵路營運為業務之公營機構,或以鐵路之興建或營運為業務之民營機構。
三、高速鐵路:指經許可其列車營運速度,達每小時二百公里以上之鐵路。
四、電化鐵路:指以交流或直流電力為行車動力之鐵路。
五、國營鐵路:指國有而由中央政府經營之鐵路。
六、地方營鐵路:指由地方政府經營之鐵路。
七、民營鐵路:指由國民經營之鐵路。
八、專用鐵路:指由各種事業機構所興建專供所營事業本身運輸用之鐵路。
九、輸電系統:指自變電所至鐵路變電站間輸送電力之線路與其有關之斷電及保護設施。
十、淨空高度:指維護列車車輛安全運轉之最小空間。
十一、限高門:指限制車輛通過鐵路平交道時裝載高度之設施。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本法所用名詞,定義如左:
一、鐵路:指以軌道或於軌道上空架設電線,供動力車輛行駛及其有關之設施。
二、國營鐵路:指國有而由中央政府經營之鐵路。
三、地方營鐵路:指由地方政府經營之鐵路。
四、民營鐵路:指由國民經營之鐵路。
五、專用鐵路:指由各種事業機構所興建專供所營事業本身運輸用之鐵路。
六、捷運系統鐵路:指供都市及其鄰近衛星市、鎮使用之有軌迅捷公共運輸系統。
七、電化鐵路:指以交流或直流電力為行車動力之鐵路。
八、輸電系統:指自變電所至鐵路變電站間輸送電力之線路及其有關之斷電及保護設施。
九、淨空高度:指維護列車車輛安全運轉之最小空間。
十、限高門:指限制車輛通過鐵路平交道時裝載高度之設施。
第3條(鐵路國營原則)【相關罰則】第2項~§66
﹝1﹞鐵路以國營為原則。
﹝2﹞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之興建、延長、移轉或經營,應經交通部核准。
第4條(鐵道管理監督)
﹝1﹞本法之主管機關為
交通部。
﹝2﹞國營鐵路,由主管機關管理。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由主管機關監督。
﹝3﹞本法有關鐵路之監督管理等相關業務,由交通部鐵道局辦理;鐵道局之工程,由主管機關辦理行政監理。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國營鐵路,由交通部管理。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由交通部監督。
第5條(鐵路資產及運送物之檢查、徵用、扣押)
﹝1﹞鐵路機構管有之資產及其運送物,非依法律,不得檢查、徵用或扣押。
第6條(受不可抗力損失時請求政府撥借材料、貸款)
﹝1﹞鐵路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損失時,為求交通迅速恢復,得向中央或地方政府請求撥借材料或予貸款。
第7條(鐵路需用土地徵收)
﹝1﹞鐵路需用土地,得依
土地法及有關法律規定徵收之。
﹝2﹞鐵路規劃興建或拓寬時,應勘定路線寬度,商同當地地政機關編為鐵路使用地;該使用地在已實施都市計畫地區者,應先行辦理都市計畫之變更。其為私有土地者,得保留徵收;其保留期間,在都市計畫地區範圍內者,依
都市計畫法之規定;餘依
土地法之規定辦理。
第8條(鐵路警察之設置)
﹝1﹞為防護鐵路設施、維護鐵路沿線、站、車秩序及客貨安全,並協助本法執行事項,交通部得商准內政部設置鐵路警察。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鐵路機構為維護治安、站、車秩序、客貨安全、保護路產、並協助從業人員執行職務,得依法設置鐵路警察。
第9條(鐵路軍事運輸)
﹝1﹞鐵路軍事運輸,另以法律定之。
回索引〉〉
第二章 建 築
第10條(全國鐵路網計畫)
﹝1﹞全國鐵路網計畫,由交通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公告,分期實施;變更時亦同。
﹝2﹞依前項核定全國鐵路網計畫中之鐵路線未能興工時,地方政府或國民得申請交通部核准建築經營之。
第11條(運輸有效距離內禁止興建平行鐵路線)(刪除)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在運輸有效距離內,除都會區域內所建之捷運系統鐵路外,不得興建平行鐵路線。
﹝2﹞前項有效距離,由交通部依照鐵路經過之地方經濟情形及運輸能量核定之。
第12條(鐵路之連接與跨越)
﹝1﹞鐵路遇有須與其他鐵路連接或跨越時,經交通部核定者,各該鐵路機構不得拒絕。
第13條(鐵路軌距)
﹝1﹞鐵路軌距,定為一公尺四公寸三公分五公釐。但有特別情事,經交通部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14條(立體交叉與平交道之設置)
﹝1﹞鐵路與道路相交處,應視通過交通量之多寡,設置立體交叉或平交道。
﹝2﹞前項鐵路立體交叉與平交道防護設施之規劃、設計、施工、新設、變更、廢除、設置基準、費用分擔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交通部
定之。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鐵路與道路相交處,應視通過交通量之多寡,設置立體交叉或平交道;其設置標準及費用
分擔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第15條(越川鐵路築墩架橋之限制)
﹝1﹞鐵路橫越河川,其築墩架橋,不得妨阻航運及水流;河岸如有堤壩等建築物,應予適度加強,防止危險之發生。
第16條(興建鐵路之開工、竣工)【相關罰則】第2項~§66;第1項~§67
﹝1﹞鐵路興建,應依交通部核定之期限開工、竣工;因故不能於期限內開工或竣工時,應申請交通部核准展期。
﹝2﹞全路或一段工程完竣,應先報請交通部派員履勘,經核准後,始得營運。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鐵路興建,應依交通部核定期限開工、竣工;因故不能依限期開工或竣工時,應申請交通部核准展期。
﹝2﹞全路或一段工程完竣,應先報請交通部派員履勘,經核准後,方得行車。
第17條(電化鐵路之電能供應)
﹝1﹞電化鐵路之電能,由電業機構優先供應。但經中央電業主管機關之核准,得由鐵路機構自行設置發電、變電及電車線電壓以上輸電系統之一部或全部。
﹝2﹞前項輸電系統之線路,得於空中、地下、水底擇宜建設,免付地價或租費。但因必須通過私人土地或建築物而有實際損失時,應由鐵路機構付予相當補償;其工程鉅大者,並應經所有人或占有人之同意,如有不同意時,由地方政府裁決之。
第18條(設置管線、溝渠之施工)
﹝1﹞於鐵路橋梁、隧道或鐵路用地內,穿越或跨越鐵路路基設置管線、溝渠者,應備具工程設計圖說徵得鐵路機構同意,由其代為施工或派員協助監督施工;其工程興建及管線、溝渠養護費用,由該設施之所有人或使用人負擔。
﹝2﹞已設置之管線、溝渠,因鐵路業務需要而應予拆除或遷移時,該設施之所有人或使用人不得拒絕;所需費用由鐵路機構及該設施之所有人或使用人各半負擔。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於鐵路橋樑附掛管線者,應協調鐵路機構同意後,始得施工。在鐵路用地內或穿越鐵路路基埋設管線、溝渠者,應備具工程設計圖徵得鐵路機構之同意,由其代為施工或派員協助監督施工。其工程興建及管線、溝渠養護費用,由該設施之所有人或使用人負擔。
﹝2﹞已附掛或已埋設之管線、溝渠,因鐵路業務需要而應予拆除或遷移時,該設施之所有人或使用人不得拒絕;所需費用由鐵路機構及該設施之所有人或使用人各半負擔。
第19條(建築及車輛製造技術規範)
﹝1﹞鐵路建築及車輛製造之技術規範,由交通部定之。
第19條之1(鐵路使用產品之檢測或驗證)
﹝1﹞鐵路使用之產品,經交通部指定者,應向交通部認可之檢測驗證機構申請檢測或驗證合格後,方得使用。
﹝2﹞前項指定產品之類別、項目及其檢測程序或驗證基準,由交通部公告之。
﹝3﹞第一項檢測驗證機構之資格條件、認可、認可之撤銷與廢止、監督管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
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4﹞經我國與他國、區域組織或國際組織簽定雙邊或多邊相互承認協定或協議者,交通部得承認依該協定或協議規定所簽發之檢測報告或驗證證明;檢測報告或驗證證明符合國際公約規範者,亦得由交通部承認之。
回索引〉〉
第三章 管 理
第20條(國營鐵路機構)
﹝1﹞主管機關為經營國營鐵路,得設國營鐵路機構;其設置另以法律定之。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交通部為管理國營鐵路,得設總管理機構;其組織另以法律定之。
第21條(國營鐵路之主要業務、附屬事業)
﹝1﹞國營鐵路,除以客貨運輸為主要業務外,得辦理下列附屬事業:
一、鐵路運輸之碼頭及輪渡運輸。
二、鐵路運輸之汽車接轉運輸。
三、鐵路運輸必需之接送報關及倉儲。
四、鐵路運輸與建築所需工具、器材之修理及製造。
五、培養、繁榮鐵路運輸及傳承鐵路文化所必需之其他事業。
﹝2﹞前項國營鐵路機構得辦理附屬事業之申請程序、核准條件、營業、會計、督導視察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國營鐵路,除以客貨運輸為主要業務外,得辦理左列附屬事業:
一、有關鐵路運輸之碼頭及輪渡運輸。
二、有關鐵路運輸之汽車接轉運輸。
三、有關鐵路運輸必需之接送報關及倉儲。
四、有關鐵路運輸與建築所需工具、器材之修理及製造。
五、有關培養、繁榮鐵路運輸所需之其他事業。
第21條之1(因業務經營不動產開發、處分或收益之規定)
﹝1﹞國營鐵路機構為經營鐵路業務或辦理前條之附屬事業所需使用毗鄰公有不動產,應辦理有償撥用或租用,並須考量其公益性。
﹝2﹞國營鐵路機構報經主管機關核准,得辦理其經管之國有不動產開發、處分或收益,不受國有財產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之限制,前開處分屬出售或設定一定年期地上權者,應先報經行政院核定。
﹝3﹞前項開發方式、規劃、程序、審議、經營、監督管理、處分、收益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4﹞第二項不動產屬國營鐵路機構之資產者,其收入得由該機構循環運用。
﹝5﹞第二項不動產開發涉及都市計畫變更者,主管機關得協調都市計畫主管機關依都市計畫法第
二十七條規定辦理迅行變更;涉及非都市土地使用變更者,依
區域計畫法或
國土計畫法相關規定辦理。
﹝6﹞前項都市計畫變更,應劃設合理之土地使用分區類別、訂定合適之土地開發強度及容許使用項目;另適度減輕國營鐵路機構之開發義務負擔,其規定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第22條(國營鐵路運輸之管理)
﹝1﹞國營鐵路之運輸,應統一調度管理;其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第23條(國營鐵路從業人員之任用等事項)(刪除)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國營鐵路從業人員之任用、薪給、管理、服務、考核、獎懲、福利、退休及撫卹,依法律之規定;法律未規定者,由交通部定之。
第24條(國營鐵路發行公債、借用外資)
﹝1﹞國營鐵路因業務需要,得由交通部報請行政院核准,依法發行公債或借用外資。
第25條(國營鐵路之會計)
﹝1﹞國營鐵路之會計,依鐵路會計制度之規定。
第26條(國營鐵路運價率計算公式)
﹝1﹞國營鐵路運價率之計算公式,由交通部擬訂,報請行政院送請立法院審定之;變更時亦同。
﹝2﹞國營鐵路之運價,按前項公式計算,由交通部報請行政院核定實施;變更時亦同。
﹝3﹞國營鐵路如環境或情形特殊者,得規定較低運價;在工程時期之臨時營業,得規定臨時運價,均由交通部核定之。
第27條(國營鐵路之材料)
﹝1﹞國營鐵路之材料,以統籌供應,分區管理為原則。
回索引〉〉
第四章 監 督
第28條(地方營、民營鐵路興建應備文書)
﹝1﹞地方營、民營鐵路之興建,應備具左列文書,申請交通部核准,報請行政院備案後,方得籌辦:
一、申請書。
二、建築理由計畫書。
三、路線預測圖及說明。
四、固定資產建設、改良、擴充簡明估計表。
五、損益估計表。
六、資本總額及籌募計畫書。
第29條(地方營民營鐵路興建應備文書)
﹝1﹞地方營、民營鐵路之興建,經核准備案後,應依所定期限,將左列文書,送請交通部立案,發給執照,方得施工。未依核定期限申請立案者,應由交通部廢止其籌辦,並報請行政院備案:
一、路線實測平、剖面圖及說明。
二、各項工程與機車車輛圖式及說明。
三、全部工程分段實施計畫。
四、資本總額、已收款數及餘款續收期限。
五、管理組織系統;民營者應附具公司章程、股東名簿及董、監事、經理人名冊。
第30條(專用鐵路之興建應備文書)
﹝1﹞專用鐵路之興建,應備具左列文書,申請交通部核准立案,發給執照,並轉報行政院備案:
一、申請書。
二、建築理由書及該事業主管機關之同意書。
三、路線實測圖及說明。
四、固定資產建設、改良、擴充估計表。
五、路用資本總額及其憑證。
第31條(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興建涉及道路等設施之協調)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之興建,涉及道路、橋樑、河川、溝渠等工程之設施,應先與有關主管機關協調,或申請備案。
第32條(向交通部鐵道局報備事項)【相關罰則】§67
﹝1﹞國營、地方營及民營鐵路機構,應依下列規定,向交通部鐵道局報備:
一、籌備或施工期間之工程進行狀況及經濟情形,每月報備一次。
二、營運時期之營運狀況,每三個月報備一次。
三、每年應將全路狀況、營業盈虧、運輸情形及改進計畫於年度終結後,六個月內報備一次。
﹝2﹞專用鐵路於工程時期之進行狀況及經濟情形,應每月報備一次。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地方營及民營鐵路機構,應依左列規定,向交通部報備:
一、籌備或施工期間之工程進行狀況及經濟情形,每月報備一次。
二、營運時期之營運狀況,每三個月報備一次。
三、每年應將全路狀況、營業盈虧、運輸情形及改進計畫於年度終結後,六個月內報備一次。
﹝2﹞專用鐵路於工程時期之進行狀況及經濟情形,應每月報備一次。
第33條(民營鐵路經營資格)
﹝1﹞民營鐵路之經營,以股份有限公司為限。
第34條(聘僱外籍員工之核准)【相關罰則】§67
﹝1﹞地方營及民營鐵路機構,如須聘僱外籍員工,應先報請交通部核准。
第34條之1(列車駕駛人員資格)【相關罰則】第1項~§67-1、§67-2
﹝1﹞鐵路列車駕駛人員未經交通部鐵道局檢定合格並發給執照後,不得駕駛列車。鐵路機構亦不得派任之。
﹝2﹞前項列車駕駛人員檢定、執照核發及管理等事項之
規則,由主管機關定之。
﹝3﹞第一項檢定業務,得委託其他機關(構)、團體辦理之;受委託者之資格、條件、責任及監督等事項之
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民營鐵路列車駕駛人員未經交通部檢定合格並發給執照後,不得駕駛列車。民營鐵路機構亦不得派任之。
﹝2﹞前項列車駕駛人員檢定、執照核發及管理等事項之
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3﹞第一項檢定業務,得委託機關、團體辦理之;受委託者之資格、條件、責任及監督等事項之
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第35條(地方營、民營鐵路運價)【相關罰則】§66
﹝1﹞地方營及民營鐵路之運價,由交通部核定,增減時亦同。
第36條(運輸上必要設備之改善)【相關罰則】§67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運輸上必要之設備,交通部鐵道局認為不適當時,得命其限期改善。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運輸上必要之設備,交通部認為不適當時,得定期通知其改正。
第37條(聯運及鐵路撥車濟運)
﹝1﹞交通部為公益上之必要,得通知地方營及民營鐵路與其他鐵路、公路、水運或空運辦理聯運;如有緊急需要,並得指定任何鐵路撥車濟運。
第38條(地方營、民營鐵路機構得經營之附屬事業)【相關罰則】第1項第2款或第2項~§67
﹝1﹞地方營、民營鐵路機構得經營下列附屬事業:
一、第
二十一條第一項規定之附屬事業。
二、其他經交通部核准之事業。
﹝2﹞專用鐵路機構非經交通部核准,不得經營所營事業以外之客貨運輸及其他附屬事業。
﹝3﹞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機構經營附屬事業之申請程序、核准條件、營業、會計、督導視察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地方營及民營鐵路機構非經交通部核准,不得兼營其他附屬事業;專用鐵路非經交通部核准,不得經營所營事業以外之客貨運輸及其他附屬事業。
﹝2﹞交通部對經營客貨運輸業務之專用鐵路,應嚴加檢查,使符合鐵路法令之規定。
第39條(報請交通部核准事項)【相關罰則】第1項~§67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如變更組織、增減資本、租借營業、抵押財產、移轉管理、宣告停業或終止營業,應先報請交通部核准。
﹝2﹞前項報准抵押之財產,以建築物、車輛及機器為限。
第40條(重大行車事故通報及應變計畫之訂定)【相關罰則】第1、4、5、6項~§67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機構遇有重大行車事故或嚴重遲延,應立即通報交通部鐵道局並隨時將經過情形報請查核;其一般行車事故及異常事件,亦應按月彙報。
﹝2﹞前項重大行車事故、一般行車事故、嚴重遲延及異常事件之定義、通報內容、通報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主管機關
定之。
﹝3﹞交通部鐵道局得就鐵路機構按第一項規定所提報告內容,要求鐵路機構負責人或相關主管說明。
﹝4﹞鐵路機構應就行車事故及異常事件訂定應變計畫,其內容應包括現場處置、通報作業、旅客訊息公告、旅客疏散或接駁、人員救護、運轉調度、搶修救援之人力調度、危險物品之排除、鐵道淨空安全與器材備置。
﹝5﹞鐵路機構應按應變計畫定期實施演練,並作檢討及改善。
﹝6﹞交通部鐵道局得就鐵路機構所訂應變計畫之內容及定期與不定期演練情形予以查核,如認為辦理不善,應命其限期改善。
﹝7﹞鐵路機構辦理第一項通報時,並應依
運輸事故調查法同時向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辦理通報。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機構遇有重大行車事故或嚴重遲延,應立即通報交通部,並隨時將經過情形報請查核;其一般行車事故及異常事件,亦應按月彙報。
﹝2﹞前項重大行車事故、一般行車事故、嚴重遲延及異常事件之定義、通報內容、通報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交通部
定之。
﹝3﹞交通部得就鐵路機構按第一項規定所提報告內容,要求鐵路機構負責人或相關主管說明。
﹝4﹞鐵路機構應就行車事故及異常事件訂定應變計畫,其內容應包括現場處置、通報作業、旅客訊息公告、旅客疏散或接駁、人員救護、運轉調度、搶修救援之人力調度與器材備置。
﹝5﹞鐵路機構應按應變計畫定期實施演練,並作檢討及改善。
﹝6﹞交通部得就鐵路機構所訂應變計畫之內容及演練情形予以查核,如認為辦理不善,應命其限期改善。
﹝7﹞鐵路機構辦理第一項通報時,並應依
運輸事故調查法同時向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辦理通報。
--109年5月19日修正前條文--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機構遇有重大行車事故或嚴重遲延,應立即通報交通部,並隨時將經過情形報請查核;其一般行車事故及異常事件,亦應按月彙報。
﹝2﹞前項重大行車事故、一般行車事故、嚴重遲延及異常事件之定義、通報內容、通報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交通部
定之。
﹝3﹞交通部得就鐵路機構按第一項規定所提報告內容,要求鐵路機構負責人或相關主管說明。
﹝4﹞鐵路機構應就行車事故及異常事件訂定應變計畫,其內容應包括現場處置、通報作業、旅客訊息公告、旅客疏散或接駁、人員救護、運轉調度、搶修救援之人力調度與器材備置。
﹝5﹞鐵路機構應按應變計畫定期實施演練,並作檢討及改善。
﹝6﹞交通部得就鐵路機構所訂應變計畫之內容及演練情形予以查核,如認為辦理不善,應命其限期改善。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遇有行車上之重大事故,應立即電報交通部,並隨時將經過情形報請查核;其一般行車事故,亦應按月彙報。
第41條(交通部鐵道局定期派員視察及查核帳冊)【相關罰則】第1項、第2項~§67
﹝1﹞交通部鐵道局應定期及不定期,派員檢查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之工程、材料、營業、運輸、財務、會計、財產實況及附屬事業之經營等情形;必要時,得命其提出有關文件、帳冊,如認為辦理不善或缺失,應命其限期改善,必要時應停止其部分或全部運作。
﹝2﹞前項檢查,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機構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3﹞第一項之檢查事務,得委託其他機關(構)、團體辦理;其受委託者之資格、條件、責任及監督等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交通部應定期或視需要,派員視察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之工程、材料、營業、運輸、財務、會計、財產實況及附屬事業之經營等情形;必要時,得予查核,並命其提出有關文件、帳冊,如認為辦理不善,應命其限期改善。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交通部應定期派員視察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工程、材料、營業、運輸、會計、財產實況等情形;必要時得檢閱有關文件帳冊,如認為辦理不善,須隨時督導改正。
第42條(地方營民營鐵路分配盈餘之限制)
﹝1﹞地方營及民營鐵路機構,非攤提全路建築及設備折舊後,不得分配盈餘;全年純益超過實收資本總額百分之二十五時,其超過額之全數,應用以擴充或改良設備。但依政府獎勵民間投資法令公告徵求民間參與鐵路建設之興建、營運而受獎勵之民營鐵路機構,其攤提全路建築及設備折舊後之盈餘分配,不受百分之二十五之限制。
第43條(國營地方營民營之會計制度)
﹝1﹞國營、地方營及民營鐵路之會計制度,應依相關法令、會計制度規範及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擬訂,報交通部核定。
第44條(專用鐵路經營客貨運輸準用規定)【相關罰則】§67
﹝1﹞專用鐵路經核准經營客貨運輸者,其營運準用第
三十二條第一項、第
三十四條、第
三十七條及第
四十二條之規定。
第44條之1(準用之規定)
﹝1﹞有關國營鐵路之監督,準用第
三十四條之一、第
三十六條、第
三十七條、第
四十條及第
四十一條規定。
第45條(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相關事項辦法之訂定)
﹝1﹞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之立案、興建、路線、組織變更、停止營運與廢止營運核准、行車、客運與貨運運輸業務、監督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回索引〉〉
第五章 運 送
第46條(旅客、物品運送契約之成立及遲延之賠償)【相關罰則】第4項~§67
﹝1﹞旅客或物品運送契約,因鐵路機構承諾運送而成立。
﹝2﹞鐵路機構應將旅客準時送達;未能準時送達者,應負遲延之賠償責任。
﹝3﹞前項遲延送達係因不可抗力所致者,其賠償以旅客因遲延而增加支出之必要費用為限。
﹝4﹞鐵路機構應依遲延情形,訂定賠償基準,報交通部備查後公告實施。
﹝5﹞旅客所受損害超過前項賠償基準者,仍得依據其他法律請求賠償。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旅客或物品運送契約,因鐵路機構承諾運送而成立。
﹝2﹞旅客或物品應依規定,準時、安全送達。
第47條(運價雜費公告實施)【相關罰則】§67
﹝1﹞鐵路運價、雜費,非於有關車站公告後,不得實施。
第47條之1(觀光服務計畫)【相關罰則】§67
﹝1﹞鐵路機構經營之一部或全部路線可串聯沿線觀光地區並具觀光服務性質者,得依提供之觀光服務內涵收取費用;其費用、路線範圍併同觀光服務計畫應報主管機關核定,經核定後由鐵路機構公告實施。變更時,亦同。
﹝2﹞前項觀光服務計畫至少應包括下列內容:
一、所具之觀光服務特性。
二、規劃之路線、服務範圍及期程。
三、服務內涵、費用、對當地旅客之影響及配套措施等。
第48條(因運送物性質之拒絕運送)
﹝1﹞物品依其性質對於人或財產有致損害之虞者,除鐵路機構已公告辦理運送者外,得拒絕運送。
﹝2﹞前項運送物,因申報不符,致鐵路機構蒙受損害,託運人應負損害賠償之責。
第49條(補收票價運費)
﹝1﹞旅客無票乘車或持用失效乘車票,應補收票價;如無正當理由者,並得加收百分之五十之票價。
﹝2﹞運送物之名稱、性質或數量,如鐵路機構對託運人之申報有疑義時,得檢驗之;檢驗不符,因而致運費不足者,補收四倍以下之差額。
第50條(託運物品之保償額、保費)
﹝1﹞旅客或託運人託運物品,得依鐵路機構規定申報保償額,並繳納保費。
第51條(運送物交付及賠償責任)
﹝1﹞運送物逾交付期間一個月仍未交付時,託運人得視同喪失,向鐵路機構請求賠償。但未能交付之原因不可歸責鐵路機構者,不在此限。
﹝2﹞請求前項賠償時,申明保留原物者,得自接到運送物到達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退還賠償金,領回原物。
第52條(運送物寄託於倉庫及以倉單代替交付)
﹝1﹞運送物因不可歸責於鐵路機構之事由,不能交付時,鐵路機構得代為寄託於倉庫,並以倉單代替運送物之交付;其費用由運送物所有人負擔。
﹝2﹞前項規定,對於超過領取期間未領取之運送物適用之。
第53條(所有人不明物之公告招領及所有權取得)
﹝1﹞對於所有人不明之運送物、寄存品或遺留物,鐵路機構應公告招領。經公告一年後仍無權利人領取時,鐵路機構即取得其所有權。
﹝2﹞前項運送物、寄存品或遺留物,如有易於腐壞之性質或保管困難或顯見其價值不足抵償運雜費時,鐵路機構得於公告期間先行拍賣,保管其價金。
第54條(消滅時效之起算日)
﹝1﹞左列請求權因一年間不行使而消滅。其起算日期,依左列規定:
一、運送物喪失、毀損或遲交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應交付之日起。
二、運費、雜費之補收及退還請求權,自票據填發之日起。
三、運送物交付請求權,自交付期間屆滿之日起。
四、代收貨價支付請求權,自鐵路機構發出已代收訖通知之日起。
第55條(運送物喪失毀損之損害賠償)
﹝1﹞運送物遇有喪失毀損之賠償,依
民法之規定;但其請求權依前條之規定。
行李、貴重品、動物及已繳保償費之運送物,其損害賠償依其契約。
第55條之1(旅客、貨物運送等相關事項規則之訂定)
﹝1﹞鐵路旅客、行李、包裹、貨物運送、鐵路機構責任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回索引〉〉
第六章 安 全
第56條(鐵路機構應遵行之安全措施)(刪除)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經營旅客、物品運送之鐵路機構,應遵行左列規定:
一、對行車路線之坡度、彎度、變電站、電車線、電力調配、列車調配、行車速度、機車車輛檢查、養護、平交道、標誌、號誌、看守人及車站之設施應妥善規劃設計,並設有旅客在站之安全措施。
二、對從業人員應予以有效之訓練與管理,使其確切瞭解並嚴格執行鐵路法令之規定。有關行車人員之技能、體格及精神狀況,應施行定期檢查及臨時檢查;經檢查不合標準者,應暫停或調整其職務。
三、對行車事故,應蒐集資料調查研究,鑑定責任,並採取預防措施。
--92年6月25日修正前條文--
﹝1﹞經營旅客、物品運送之鐵路機構,應遵行左列規定:
一、對行車路線之坡度、彎度、變電站、電車線、電力調配、列車調配、行車速度、機車車輛檢查、養護、平交道、標誌、號誌、看守人及車站之設施應妥善規劃設計,並設有旅客在站之安全措施。
二、對從業人員應予以有效之訓練與管理,使其確切瞭解並嚴格執行鐵路法令之規定。有關行車人員之技能、體格,應施行定期檢查及臨時檢查;經檢查不合標準者,應限制、暫停或調整其職務。
三、對行車事故,應蒐集資料調查研究,鑑定責任,並採取預防措施。
第56條之1(鐵路設施及設備之維護;無障礙設施及設備之提供)【相關罰則】第3項~§66-1
﹝1﹞鐵路機構應負責鐵路之土木建築設施、軌道設施、保安與防護設備、電信設施、電力設施及車站設備之修建、養護,及鐵路文化資產之維護。
﹝2﹞鐵路機構應依實際需求提供無障礙運輸服務,及規劃設置便於各類身心障礙者行動與使用之無障礙設施及設備。
﹝3﹞第一項鐵路設施與設備之修建、養護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規則,除鐵路文化資產依據有關法令規定辦理外,由交通部定之。
第56條之2(鐵路機車及車輛之檢修)【相關罰則】第2項~§66-1
﹝1﹞鐵路機構應負責鐵路機車及車輛之檢修。
﹝2﹞前項鐵路機車與車輛檢修之種類、方式、項目與週期、使用規定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第56條之3(鐵路行車安全之確保)【相關罰則】第2項~§66-1
﹝1﹞鐵路機構應確保鐵路行車之安全。
﹝2﹞前項鐵路行車之鐵路路線、設備、車輛、裝載限制、號誌、號訊、標誌、運轉、閉塞與事故處理及其他行車應遵行事項之
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第56條之4(鐵路從業人員之訓練、管理及檢查)【相關罰則】第2項~§66-1
﹝1﹞鐵路機構應有效訓練及管理從業人員,使其具備鐵路專業、作業安全、維安應變及衛生防疫輔助技能,並確切瞭解及嚴格遵守鐵路法令。於新進機車車輛或涉及安全之行車設備、維安輔助設備、衛生防疫輔助設備或技術投入營運前,亦同。
﹝2﹞鐵路機構應對行車人員之技能、體格及精神狀態,施行派任前檢查、定期檢查及臨時檢查;經檢查不合基準者,不得派任。已派任者,應暫停或調整其職務。
﹝3﹞前項鐵路行車人員之定義、應實施之訓練、技能檢定、體格與精神狀態檢查、實施之方式、項目、週期、合格基準與不合格時之處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
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109年5月19日修正前條文--
﹝1﹞鐵路機構應有效訓練及管理從業人員,使其具備鐵路專業及作業安全技能,並確切瞭解及嚴格遵守鐵路法令。於新進機車車輛或涉及安全之行車設備或技術投入營運前,亦同。
﹝2﹞鐵路機構應對行車人員之技能、體格及精神狀態,施行派任前檢查、定期檢查及臨時檢查;經檢查不合基準者,不得派任。已派任者,應暫停或調整其職務。
﹝3﹞前項鐵路行車人員之定義、應實施之訓練、技能檢定、體格與精神狀態檢查、實施之方式、項目、週期、合格基準與不合格時之處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
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第56條之5(事故及異常事件調查及檢討報告提出)【相關罰則】第1項至第3項~§67
﹝1﹞鐵路機構對於鐵路運轉中發生之事故及異常事件,應蒐集資料及調查研究發生原因,採取適當之預防及改進措施,備供交通部鐵道局查驗。
﹝2﹞鐵路機構應根據前一年度之事故及異常事件檢討結果,於每年第一季結束前,向交通部鐵道局提出當年度安全管理報告;其報告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鐵路機構營運之安全理念及目標。
二、安全管理之組織架構及實施方式。
三、為確保及提升營運安全所採取或擬採取之措施。
四、事故與異常事件之檢討及預防措施。
五、其他與營運安全有關之重要事項。
﹝3﹞鐵路機構就其營運列車之行車運轉、列車監控及維修保養之紀錄,應有效保存;其保存之項目、期限及管理事項由主管機關
定之。
﹝4﹞鐵路機構及相關人員另應依
運輸事故調查法配合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辦理調查。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鐵路機構對於鐵路運轉中發生之事故及異常事件,應蒐集資料及調查研究發生原因,採取適當之預防及改進措施,備供交通部查驗。
﹝2﹞交通部應聘請專家調查重大事故之發生經過及其發生原因,並視調查需要,請鐵路機構或相關行車人員說明,及配合提出行車紀錄、設施、設備等相關資料及物品。
﹝3﹞鐵路機構應根據前一年度之事故及異常事件檢討結果,於每年第一季結束前,向交通部提出當年度安全管理報告;其報告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鐵路機構營運之安全理念及目標。
二、安全管理之組織架構及實施方式。
三、為確保及提升營運安全所採取或擬採取之措施。
四、事故與異常事件之檢討及預防措施。
五、其他與營運安全有關之重要事項。
﹝4﹞鐵路機構就其營運列車之行車運轉、列車監控及維修保養之紀錄,應有效保存;其保存之項目、期限及管理事項由交通部
定之。
﹝5﹞鐵路機構及相關人員另應依
運輸事故調查法配合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辦理調查。
--109年5月19日修正前條文--
﹝1﹞鐵路機構對於鐵路運轉中發生之事故及異常事件,應蒐集資料及調查研究發生原因,採取適當之預防及改進措施,備供交通部查驗。
﹝2﹞交通部應聘請專家調查重大事故之發生經過及其發生原因,並視調查需要,請鐵路機構或相關行車人員說明,及配合提出行車紀錄、設施、設備等相關資料及物品。
﹝3﹞鐵路機構應根據前一年度之事故及異常事件檢討結果,於每年第一季結束前,向交通部提出當年度安全管理報告;其報告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鐵路機構營運之安全理念及目標。
二、安全管理之組織架構及實施方式。
三、為確保及提升營運安全所採取或擬採取之措施。
四、事故與異常事件之檢討及預防措施。
五、其他與營運安全有關之重要事項。
第56條之6(事故及異常事件之檢討調查)【相關罰則】第3項~§67;第4項~§66-1
﹝1﹞交通部鐵道局應就鐵路運轉中發生之事故及異常事件進行檢討。
﹝2﹞非屬
運輸事故調查法所認定重大運輸事故之行車事故及異常事件,交通部鐵道局認有必要者,得就其事實及原因進行調查。
﹝3﹞交通部鐵道局對前二項檢討或調查結果,如認有應改進事項者,應命鐵路機構限期改善,並列管追蹤;其違失事項涉及違反本法規定者,依法裁處;其違反鐵路機構內部規定者,得命鐵路機構對其內部相關人員究責、懲處或其他必要處置。
﹝4﹞鐵路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應配合交通部鐵道局檢討或調查需要,提出說明、相關紀錄、設施、設備、資料或物品,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5﹞交通部鐵道局應建置鐵路安全報告系統提供鐵路從業人員提報,其建置不以處分或追究責任為目的,且對報告者身分及資料來源保密,以避免重大事故發生。
第57條(旅客、託運人、受貨人、行人、車輛應遵守之安全規則)【相關罰則】第2項至第4項~§70
﹝1﹞旅客乘車、託運人託運貨物、受貨人領取貨物,應遵守鐵路有關安全法令及站、車人員之指導。
﹝2﹞行人、車輛不得侵入鐵路路線、橋梁、隧道內及站區內非供公眾通行之處所。
﹝3﹞行人必須跨越鐵路路線時,應暫停、看、聽,注意兩方確無來車,始得通過。但鐵路電化區間,除天橋、地下道及平交道外,不得跨越。
﹝4﹞鐵路路線邊坡內及距軌道中心五公尺以內,嚴禁放牧牲畜。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旅客乘車、託運人託運貨物、受貨人領取貨物,應遵守鐵路有關安全法令及站、車人員之指導。
﹝2﹞行人、車輛不得在鐵路路線、橋樑、隧道內及站區內非供公眾通行之處所通行。
﹝3﹞行人必須跨越鐵路路線時,應暫停、看、聽,注意兩方確無來車,始得通過。但鐵路電化區間,除天橋、地下道及平交道外,不得跨越。
﹝4﹞鐵路路線邊坡內及距軌道中心五公尺以內,嚴禁放牧牲畜。
第58條(電化鐵路電力、通信等線路安全措施)
﹝1﹞橫越電化鐵路之電力、通信等線路,應依左列規定:
一、低於電車線電壓之電力、通信或其他線路,應在鐵路下穿過。其距離軌面之深度由管線單位與鐵路機構協商定之。
二、高於電車線電壓之電力線路,應與電車線保持規定之距離。
第59條(臨近電化鐵路設施安全措施)
﹝1﹞臨近電化鐵路之各項設施,應依左列規定:
一、距鐵路軌道中心五公尺以內,不得在地面上裝設金屬管線、金屬結構物或建造建築物。但係屬原有或與行車有關,經施予適當之防護措施者,不在此限。
二、距鐵路軌道中心五公尺以外、四十公尺以內之明線或未含金屬遮蔽之通信線路,與鐵路平行之長度超過一公里以上者,應對電力干擾採取適當之防護措施。
三、沿鐵路敷設之油管、氣管線路,應儘量避免與鐵路平行;如無法避免,應採取適當之防護措施。
四、臨近鐵路之公路高於鐵路之地段,應由該公路之主管機關,在其臨近鐵路之一邊設置護欄。
五、跨越電化鐵路之人行天橋及公路橋樑,應設安全防護裝置。
﹝2﹞前項
防護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第60條(電化鐵路架空電車線之淨空高度)
﹝1﹞電化鐵路架空電車線,在平交道上之高度,應容許裝載四點二公尺高度之道路車輛安全通過;如因特殊狀況不能保持其淨空高度者,應在平交道兩側設置限高門,禁止超過規定裝載高度之車輛通行。
第61條(鐵路沿線公私建築之限制)
﹝1﹞高速鐵路以外鐵路沿線兩側之公私有建築物,由鐵路機構商請當地直轄市、縣(市)政府勘定鐵路行車視距及電車線供電線路之需要後限制之。原有建築物妨礙行車視線者,得商請主管建築機關依法限期修改或拆除。
﹝2﹞鐵路沿線兩側樹木及高莖種植物,妨礙鐵路行車安全或供電線路者,鐵路機構得通知所有人或占有人後,砍伐或修剪之。但情形急迫時,得先行砍伐或修剪後,再行通知。
﹝3﹞前二項之修改、拆除、砍伐或修剪,應擇其損害最少之處所或方法為之,並予相當之補償。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鐵路沿線兩側之公私建築,由鐵路機構商請當地縣(市)政府勘定鐵路行車視距及電車線供電線路之需要後限制之。
﹝2﹞原有建築物妨礙行車視線者,得商請主管建築機關依法限期修改或強制拆除。
﹝3﹞鐵路沿線兩側樹木及高莖種植物,妨礙鐵路行車安全或供電線路者,鐵路機構得通知所有人或占有人後,砍伐或修剪之。
﹝4﹞前二項之修改、拆除或砍伐、修剪,應擇其損害最少之處所或方法為之,並予相等之補償。
第61條之1(鐵路兩側禁建、限建範圍之勘定及公告)
﹝1﹞為維護鐵路興建及行車安全,交通部得依鐵路特性,會同當地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於鐵路兩側勘定禁建、限建範圍。
﹝2﹞前項禁建、限建範圍經勘定後,由交通部繪製地形圖或地籍圖,送請當地直轄市或縣(市)政府辦理公聽會及公開展覽三十日後公告實施,不受相關土地使用管制法令規定之限制。
﹝3﹞已公告實施之禁建、限建範圍,因禁建、限建之內容變更或原因消滅時,應依前二項規定程序辦理變更或廢止。
第61條之2(禁建範圍之禁止行為及其例外)
﹝1﹞禁建範圍內,除建造鐵路與其站體、連通設施及附屬設施外,不得為下列行為:
一、建築物之建造。
二、工程設施之構築。
三、廣告物之設置。
四、障礙物之堆置。
五、土地開挖或填方行為。
六、其他工程行為。
﹝2﹞前項行為經交通部許可採取必要措施者,不在此限。
﹝3﹞第一項第六款所定其他工程行為,包括在地面上下新建、增建、改建、修建、拆除構造物或其所屬設施、設置或更換跨越鐵路架空線路等足以妨礙鐵路興建或行車安全之工程行為。
﹝4﹞禁建範圍公告後,於範圍內原有或施工中之建築物、工程設施、廣告物、障礙物、土地開挖、填方及其他工程行為,有礙鐵路興建或行車安全者,交通部得商請各該管主管機關令其限期停工、修改或拆除。其為合法建築物、工程設施或廣告物之拆除者,應給予相當之補償。對補償有異議時,應報請上級機關核定後為之。
第61條之3(限建範圍內從事工程行為之相關規定)
﹝1﹞限建範圍公告後,於限建範圍內為前條第一項各款之行為,依法須申請建築執照或許可者,應於申請建築執照或許可時,檢附各該管主管機關及交通部規定之文件,由各該管主管機關會同交通部審查許可後始得為之。
﹝2﹞於限建範圍內為前條第一項各款之行為,依法無須申請建築執照或許可者,應於行為前,檢附交通部規定之文件,經交通部審查許可後始得為之。
﹝3﹞交通部依前二項規定會同審查或審查,認為其行為有妨礙鐵路興建或行車安全之虞者,得要求申請人變更工程設計、施工方式或為其他適當之處理。
第61條之4(違反禁建、限建範圍規定之處分)
﹝1﹞違反前二條規定,擅自於鐵路禁建、限建範圍內為第
六十一條之二第一項各款行為,或於施工中有妨礙鐵路興建或行車安全之虞者,交通部得商請各該管主管機關令其限期停工、修改、拆除、改善或補正,無該管主管機關者,前開處分得由交通部為之。必要時,轄區內警察機關應予協助。
﹝2﹞前項行為有損害鐵路設施或危害行車安全者,申請人、承造人、起造人、監造人及實際行為人,應負連帶回復原狀或損害賠償責任。
第61條之5(禁建、限建範圍內相關事項辦法之訂定)
﹝1﹞前四條所定禁建、限建範圍之劃定、公開展覽、公告、變更、廢止、禁建範圍之禁止行為、拆除補償、限建範圍之管制行為、管制規範、申請、審查、管理及處分等相關事項之
辦法,由交通部徵詢地方政府後會同內政部定之。
第62條(鐵路事故損害賠償責任)
﹝1﹞鐵路機構因行車及其他事故致人死亡、傷害或財物毀損喪失時,負損害賠償責任。
﹝2﹞前項鐵路行車及其他事故之發生,如能證明非由於鐵路機構之過失者,對於人之死亡或傷害,仍應酌給卹金或醫藥補助費。但事故之發生係出於受害人之故意或過失行為者,不在此限。
﹝3﹞前二項損害賠償、卹金或醫藥補助費發給基準、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105年11月9日修正前條文--
﹝1﹞鐵路因行車及其他事故致人死亡、傷害或財物毀損喪失時,負損害賠償責任。但如能證明其事故之發生非由於鐵路之過失者,對於人之死亡或傷害,仍應酌給卹金或醫藥補助費。
﹝2﹞前項損害賠償、卹金或醫藥補助費發給基準、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鐵路因行車及其他事故致人死亡、傷害或財物毀損喪失時,負損害賠償責任。但如能證明其事故之發生非由於鐵路之過失者,對於人之死亡或傷害,仍應酌給卹金或醫藥補助費。
﹝2﹞前項
損害賠償及補助費發給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第63條(旅客運送責任險)【相關罰則】§67
﹝1﹞鐵路旅客之運送,應依交通部指定金額投保責任保險。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鐵路旅客、物品之運送,由交通部指定金額投保責任險;其保險條款及保險費率,由交通部會商財政部核定。
第64條(專用鐵路經營客貨運輸準用規定)
﹝1﹞專用鐵路經核准經營客貨運輸者,準用第
五十六條之一至第五十七條及前二條規定。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專用鐵路經核准經營客貨運輸者,準用第
五十六條、第
五十七條及前二條之規定。
回索引〉〉
第七章 罰 則
第65條(罰則)
﹝1﹞購買車票加價出售或換取不正利益圖利者,按車票張數,處每張車票價格之五倍至三十倍罰鍰。加價出售車票或取票憑證圖利者,亦同。
﹝2﹞以不正方法將虛偽資料或不正指令輸入電腦或其相關設備而購買車票、取得訂票或取票憑證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
--105年11月9日修正前條文--
﹝1﹞購買車票加價出售或換取不正利益圖利者,按車票張數,處每張車票價格之一倍至十倍罰鍰。加價出售訂票或取票憑證圖利者,亦同。
﹝2﹞以不正方法將虛偽資料或不正指令輸入電腦或其相關設備而購買車票、取得訂票或取票憑證者,得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購買車票加價出售圖利者,處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
第66條(罰則)
﹝1﹞地方營、民營、專用鐵路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
第三條第二項規定,未經核准而興建、延長、移轉或經營者。
二、違反第
十六條第二項規定,未經履勘核准而營運者。
三、違反第
三十五條規定,未經核定或未依核定實施運價者。
四、非因不可抗力而停止營運者。
﹝2﹞有前項第一款或第二款情形者,並令其立即停止興建、延長、移轉或經營,其未遵行者,按日連續處罰,並得廢止其立案;有前項第三款情形者,並令其立即改正,未改正者,按日連續處罰,並得停止其營運之一部或全部或廢止其立案;有前項第四款情形者,並令其立即恢復營運,未遵行者,按日連續處罰至其恢復營運為止,並得廢止其立案。
第66條之1(罰則)
﹝1﹞鐵路機構或專用鐵路經核准經營客貨運輸,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依第
五十六條之一第三項或第
六十四條準用第
五十六條之一第三項所定規則中有關辦理路基、軌道、橋梁、電力設備或運轉保安設備之檢查養護工作並作成紀錄之規定。
二、違反依第
五十六條之二第二項或第
六十四條準用第
五十六條之二第二項所定規則中有關辦理機車車輛檢修並作成紀錄之規定。
三、違反依第
五十六條之三第二項或第
六十四條準用第
五十六條之三第二項所定規則中有關辦理路線、線路、設備之每日巡視、檢查維護、運轉、閉塞及其他行車應遵行事項或應對行車人員執勤前檢測之規定。
四、違反第
五十六條之四第二項或第
六十四條準用第
五十六條之四第二項有關應對行車人員進行檢查或派任檢查合格人員執行行車工作之規定。
五、鐵路機構或其從業人員規避、妨礙或拒絕配合第
五十六條之六第四項或第
六十四條準用第
五十六條之六第四項所定交通部鐵道局之檢討或調查,或拒不提出或隱匿、毀損相關紀錄、設施、設備、資料或物品。
﹝2﹞有前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並命其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加重其罰鍰至前項罰鍰最高額二分之一;情節重大者,停止其營運之一部或全部。
【相關法規】鐵路機車車輛檢修規則§36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鐵路機構或專用鐵路經核准經營客貨運輸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處新臺幣六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依第
五十六條之一第三項或第
六十四條準用第
五十六條之一第三項所定規則中有關辦理路基、軌道、橋梁、電力設備或運轉保安設備之檢查養護工作並作成紀錄之規定。
二、違反依第
五十六條之二第二項或第
六十四條準用第
五十六條之二第二項所定規則中有關辦理機車車輛檢修並作成紀錄之規定。
三、違反依第
五十六條之三第二項或第
六十四條準用第
五十六條之三第二項所定規則中有關辦理路線、線路、設備之每日巡視、檢查維護、運轉、閉塞及其他行車應遵行事項或應對行車人員執勤前檢測之規定。
四、違反第
五十六條之四第二項或第
六十四條準用第
五十六條之四第二項有關應對行車人員進行檢查或派任檢查合格人員執行行車工作之規定。
五、規避、妨礙或拒絕交通部依第
五十六條之五第二項或第
六十四條準用第
五十六條之五第二項所為之調查,或拒不提出或隱匿、毀損相關紀錄、設施、設備、資料或物品。
﹝2﹞有前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並命其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按次處罰;情節重大者,停止其營運之一部或全部。
第67條(罰則)
﹝1﹞鐵路機構或專用鐵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
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未依核定期限開工、竣工。
二、違反第
三十二條、第
四十條第一項、第
四十四條準用第
三十二條第一項或第
四十四條之一準用第
四十條第一項規定,應報告而未報告。
三、違反第
三十四條或第
四十四條準用第
三十四條規定,未經核准聘僱外籍員工。
四、依第
三十六條、第
四十條第六項、第
四十一條第一項、或第
四十四條之一準用第
三十六條、第
四十條第六項、第
四十一條第一項、或依第
五十六條之六第三項或第
六十四條準用第
五十六條之六第三項規定,經命其限期改善而屆期未改善。
五、違反第
四十條第四項或第五項、第
四十一條第二項、第
四十四條之一準用第
四十條第四項或第五項或第
四十一條第二項規定。
六、違反第
三十八條第一項第二款或第二項規定,未經核准經營所營事業以外之客貨運輸及其他附屬事業。
七、違反第
三十九條第一項規定,未經核准變更組織、增減資本、租借營業、抵押財產、移轉管理、宣告停業或終止營業。
八、違反第
四十六條第四項規定,未將遲延賠償基準報交通部備查後公告實施。
九、違反第
四十七條規定,未經公告或未依公告實施運價或雜費。
十、違反第
四十七條之一規定,未經核定、未經公告或未依核定、未依公告收取費用。
十一、違反第
五十六條之五第一項至第三項或第
六十四條準用第
五十六條之五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未蒐集資料、調查研究發生原因、採取適當之預防或改進措施備供交通部鐵道局查驗、未提出安全管理報告或未有效保存營運列車之行車運轉、列車監控及維修保養之紀錄。
十二、違反第
六十三條規定,未依主管機關指定之金額投保責任保險。
﹝2﹞有前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並命其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加重其罰鍰至前項罰鍰最高額二分之一;情節重大者,並得停止其營運之一部或全部或廢止其立案。
﹝3﹞地方營、民營或專用鐵路機構受停止營運或廢止立案處分時,交通部鐵道局應採取適當措施,繼續維持客貨運輸業務。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鐵路機構或專用鐵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
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未依核定期限開工、竣工。
二、違反第
三十二條、第
四十條第一項、第
四十四條準用第
三十二條第一項或第
四十四條之一準用第
四十條第一項規定,應報告而未報告。
三、違反第
三十四條或第
四十四條準用第
三十四條規定,未經核准聘僱外籍員工。
四、違反第
三十六條、第
四十條第四項或第五項、第
四十一條、第
四十四條之一準用第
三十六條、第
四十條第四項或第五項或第
四十一條規定,經命其限期改善,而屆期未改善。
五、違反第
三十八條第一項第二款或第二項規定,未經核准經營所營事業以外之客貨運輸及其他附屬事業。
六、違反第
三十九條第一項規定,未經核准變更組織、增減資本、租借營業、抵押財產、移轉管理、宣告停業或終止營業。
七、違反第
四十六條第四項規定,未將遲延賠償基準報交通部備查後公告實施。
八、違反第
四十七條規定,未經公告或未依公告實施運價或雜費。
九、違反第
五十六條之五第一項或第三項或第
六十四條準用第
五十六條之五第一項或第三項規定,未蒐集資料、調查研究發生原因、採取適當之預防或改進措施備供交通部查驗或未提出安全管理報告。
十、違反第
六十三條規定,未依交通部指定之金額投保責任保險。
﹝2﹞有前項第一款、第三款至第九款情形之一者,並命其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按次處罰;情節重大者,停止其營運之一部或全部或廢止其立案。
﹝3﹞地方營、民營或專用鐵路機構受停止營運或廢止立案處分時,交通部應採取適當措施,繼續維持客貨運輸業務。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地方營、民營、專用鐵路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
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未依核定期限開工、竣工者。
二、違反第
三十二條或第
四十條規定,應報告事項而未報告者。
三、違反第
三十四條規定,未經核准聘僱外籍員工者。
四、違反第
三十六條或第
四十一條規定,經通知改正而未改正者。
五、違反第
三十八條第一項規定,未經核准經營所營事業以外之客貨運輸及其他附屬事業者。
六、違反第
三十九條第一項規定,未經核准變更組織、增減資本、租借營業、抵押財產、移轉管理、宣告停業或終止營業者。
七、違反第
四十七條規定,未經公告或未依公告實施運價或雜費者。
八、違反第
五十六條規定者。
﹝2﹞有前項第一款、第三款至第七款情形之一者,並通知其限期改正或改善;屆期未改正或改善者,按日連續處罰;情節重大者,停止其營運之一部或全部或廢止其立案。
﹝3﹞地方營、民營或專用鐵路機構受停止營運或廢止立案處分時,應採取適當措施,繼續維持客貨運輸業務。
第67條之1(罰則)
﹝1﹞民營或國營鐵路機構違反第
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或第
四十四條之一準用第
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規定,派任未經檢定合格且領有執照之人擔任鐵路列車駕駛人員者,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民營鐵路機構違反第
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規定,派任未經檢定合格且領有執照之人擔任鐵路列車駕駛人員者,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第67條之2(罰則)
﹝1﹞民營或國營鐵路列車駕駛人員違反第
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或第
四十四條之一準用第
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規定,未經檢定合格並領有執照而駕駛列車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2﹞鐵路列車駕駛人員因故意或過失致發生重大行車事故,交通部鐵道局得依法命其停止駕駛,並得廢止其執照。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民營或國營鐵路列車駕駛人員違反第
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或第
四十四條之一準用第
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規定,未經檢定合格並領有執照而駕駛列車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2﹞鐵路列車駕駛人員因故意或過失致發生重大行車事故,交通部得依法命其停止駕駛,並得廢止其執照。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民營鐵路列車駕駛人員違反第
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規定,未經檢定合格並領有執照而駕駛列車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第68條(罰則)
﹝1﹞擅自占用、破壞鐵路用地或損壞其設施者,除涉及刑責應依法移送偵辦外,並應通知行為人或其雇用人負責回復原狀,或償還修復費用,或依法賠償。
﹝2﹞依
第七條規定編為鐵路使用之土地,經公告、立定界樁並禁止或限制建築後,仍擅自建築者,鐵路得會同有關機關拆除之。
--112年6月28日修正前條文--
﹝1﹞擅自占用、破壞鐵路用地或損壞其設施者,除涉及刑責依
刑法處理外,並應責令其行為人或雇用人負責回復原狀,或償還修復費用,或依法賠償。
﹝2﹞依
第七條規定編為鐵路使用之土地,經公告、立定界樁並禁止或限制建築後,仍擅自建築者,鐵路得會同有關機關拆除之。
第68條之1(罰則)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
一、在鐵路軌道或有關設備上堆積、放置或拋擲物品足以妨害行車安全。
二、未經允許,攜帶危險或易燃物進入鐵路路線、場、站或車輛內、未經告知或告知不實而託運危險物品。
三、任意操控鐵路站、車設備,或以他法妨害系統設備正常運作。
四、對行駛中之鐵路列車投擲或發射物品。
五、任意將車廂上鎖或以他法,妨礙鐵路從業人員執行職務或危害公共安全。
--112年6月28日修正前條文--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一、在鐵路軌道或有關設備上堆積、放置或拋擲物品足以妨害行車安全。
二、未經允許,攜帶危險或易燃物進入鐵路路線、場、站或車輛內、未經告知或告知不實而託運危險物品。
三、任意操控鐵路站、車設備,或以他法妨害系統設備正常運作。
四、對行駛中之鐵路列車投擲或發射物品。
五、任意將車廂上鎖或以他法,妨礙鐵路從業人員執行職務或危害公共安全。
第68條之2(危害重要設施設備功能之處罰)
﹝1﹞以竊取、毀壞或其他非法方法危害重要鐵路機構站、場、設施或設備之功能正常運作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
﹝2﹞意圖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而犯前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下罰金。
﹝3﹞前二項情形致釀成災害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八千萬元以下罰金。
﹝4﹞第一項及第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第68條之3(入侵電腦危害核心資通系統之處罰)
﹝1﹞對於重要鐵路機構站、場、設施或設備之核心資通系統,以下列方法之一,危害其功能正常運作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
一、無故輸入其帳號密碼、破解使用電腦之保護措施或利用電腦系統之漏洞,而入侵其電腦或相關設備。
二、無故以電腦程式或其他電磁方式干擾其電腦或相關設備。
三、無故取得、刪除或變更其電腦或相關設備之電磁紀錄。
﹝2﹞製作專供犯前項之罪之電腦程式,而供自己或他人犯前項之罪者,亦同。
﹝3﹞意圖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而犯前二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下罰金。
﹝4﹞前三項情形致釀成災害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八千萬元以下罰金。
﹝5﹞第一項至第三項之未遂犯罰之。
﹝6﹞第一項及前條第一項重要鐵路機構站、場、設施及設備之範圍,由主管機關公告之。
第69條(罰則)
﹝1﹞擅自設置平交道者,除責令拆除外,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鍰。
第70條(罰則)
﹝1﹞行人、汽車駕駛人或牲畜占有人違反第
五十七條第二項至第四項或第
六十四條準用第
五十七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2﹞前項情形,如影響鐵路行車安全,情節重大者,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致重傷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致人死亡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111年6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行人、汽車駕駛人或牲畜占有人違反第
五十七條第二項至第四項或第
六十四條準用第
五十七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105年11月9日修正前條文--
﹝1﹞行人、汽車駕駛人或牲畜占有人違反第
五十七條第二項至第四項或第
六十四條準用第
五十七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之一者,處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以上七千五百元以下罰鍰。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旅客、託運人、受貨人及行人、車輛等,違反第
五十七條之規定者,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鍰。
第71條(罰則)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以上七千五百元以下罰鍰:
一、列車行駛中,攀登、跳車或攀附隨行。
二、列車行駛中,坐立出入臺階或妨礙關閉或擅自開啟車門不聽禁止。
三、無故滯留或乘坐於不提供載客服務之車廂或機車,致生危害安全之虞,不聽勸離。
四、不按規定處所出入車站或上下車,不聽勸阻。
五、未經許可在車廂或站區內向旅客或公眾募捐、銷售物品或散發廣告物品,不聽勸阻。
六、拒絕鐵路站車人員查票。
七、於車廂或站區隨地吐痰、檳榔汁、拋棄紙屑、任意張貼物品或其他未經允許書寫、污穢車廂、站區或路線設備之行為。
八、除依法令規定外,未經許可或未依鐵路機構規定攜帶動物進入站區或車廂,不聽勸阻。
九、未經許可在鐵路站區範圍內設攤、搭棚架或擺設筵席,不聽勸阻。
十、滯留於車站出入口、驗票閘門、售票機、電扶梯或其他通道,致妨礙旅客通行或使用,不聽勸離。
十一、無故躺臥於車廂內或月台上之座椅,不聽勸阻。
﹝2﹞有前項或第
六十八條之一各款情形之一者,鐵路站、車人員並得視情節強制其離開站、車或鐵路區域;其未乘車區間之運費,不予退還。
--105年11月9日修正前條文--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以上七千五百元以下罰鍰:
一、列車行駛中,攀登、跳車或攀附隨行。
二、列車行駛中,坐立出入臺階或妨礙關閉或擅自開啟車門不聽禁止。
三、無故滯留或乘坐於不提供載客服務之車廂或機車,致生危害安全之虞,不聽勸離。
四、不按規定處所出入車站或上下車,不聽勸阻。
五、未經許可在車廂或站區內向旅客或公眾募捐、銷售物品或散發廣告物品,不聽勸阻。
六、拒絕鐵路站車人員查票。
七、於車廂或站區隨地吐痰、檳榔汁、拋棄紙屑、任意張貼物品或其他未經允許書寫、污穢車廂、站區或路線設備之行為。
八、未經許可或未依鐵路機構規定攜帶動物進入站區或車廂,不聽勸阻。
九、未經許可在鐵路站區範圍內設攤、搭棚架或擺設筵席,不聽勸阻。
十、滯留於車站出入口、驗票閘門、售票機、電扶梯或其他通道,致妨礙旅客通行或使用,不聽勸離。
十一、無故躺臥於車廂內或月台上之座椅,不聽勸阻。
﹝2﹞有前項或第
六十八條之一各款情形之一者,鐵路站、車人員並得視情節強制其離開站、車或鐵路區域;其未乘車區間之運費,不予退還。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有左列行為之一者,處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鍰:
一、列車行駛中,攀登、跳車或攀附隨行者。
二、列車行駛中,坐立出入臺階或妨礙關閉或擅自開啟車門不聽禁止者。
三、在列車內乘坐非供旅客乘坐之車廂或機車者。
四、不按規定處所出入車站或上下車者。
五、未經許可在車上或站區內向旅客或公眾募捐、銷售物品者。
六、拒絕鐵路站車人員查票者。
七、在鐵路軌道或有關設備上堆積、放置或拋擲物品足以妨害行車安全者。
八、未經允許攜帶或隱匿託運危險物品者。
﹝2﹞有前項情事之一者,鐵路站、車人員並得視情節強制其離開站、車或鐵路區域;其未乘車區間之運費,不予退還。
第72條(罰則)
﹝1﹞第
六十八條之一至前條規定之處罰,交通部得委託警察機關或鐵路機構執行之。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前三條規定之處罰,得由警察機關為之。
第73條(罰則)(刪除)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依本法規定所處之罰鍰,於執行無效時,得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回索引〉〉
第八章 附 則
第74條(規則訂定)(刪除)
--103年6月18日修正前條文--
﹝1﹞鐵路運送、行車、路線測量、修建養護、機車車輛檢修、平交道防護設施、附屬事業經營及行車人員技能體格檢查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第75條(證照費)
﹝1﹞依本法核准發給之證照,得徵收證照費;其費率由交通部定之。
第76條(施行日)
﹝1﹞本法自公布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