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整站
搜尋本頁
【法規名稱】相關子法 。♬簡讀版法律用語辭典


就業保險法

【修正日期】民國110年12月24日
【公布日期】民國111年1月12日
 
章節索引〉〉法規內容〉〉

【法規沿革】
1‧華民國九十一年五月十五日總統(91)華總一義字第09100095600號令制定公布全文44條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八月二日行政院院臺勞字第0910037330號令發布定自九十二年一月一日施行
2‧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一月二十九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600009781號令修正公布第10條條文;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一月三十一日行政院院臺勞字第0960005662號令發布定自九十六年一月三十一日施行
3‧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四月二十二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800096331號令修正公布第510~13、1625282933343841條條文;並增訂第19-119-2條條文;施行日期,由行政院院定之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行政院院臺勞字第0980020892號令發布定自九十八年五月一日施行
4‧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五月十三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800116301號令修正公布第3544條條文;並自九十九年一月一日施行
5‧中華民國一百年四月二十七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000079391號令修正公布第38條條文;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一百年四月二十九日行政院院臺勞字第1000022267號令發布定自一百年四月二十九日施行
6‧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十九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100279781號令修正公布第44條條文;增訂第22-1條條文;並自公布日施行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十四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030124618號公告第2條所列屬「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之權責事項,自一百零三年二月十七日起改由「勞動部」管轄;第4條第34條第35條所列屬「勞工保險局」之權責事項,自一百零三年二月十七日起,就業保險基金投資及運用業務,改由「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管轄;其他業務改由「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管轄;第3條第1項、第2項、第34條第1項序文所列屬「勞工保險監理委員會」之權責事項,自一百零三年二月十七日起改由「勞動部」管轄
7‧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四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300085181號令修正公布第22條條文;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二十七日行政院院臺勞字第1030036676號令發布定自一百零三年七月一日施行
8‧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二月四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400012561號令修正公布第219-2條條文;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三月十三日行政院院臺勞字第1040011436號令發布定自一百零四年三月二十日施行
9‧中華民國一百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000115861號令修正公布第19-1條條文;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中華民國一百十一年一月十七日行政院院臺勞字第1110001042號令發布定自一百十一年一月十八日施行
10‧中華民國一百十一年一月十二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100001921 號令修正公布第19-2條條文;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中華民國一百十一年一月十七日行政院院臺勞字第1110001042號令發布定自一百十一年一月十八日施行

回頁首〉〉
【章節索引】
第一章 總則 §1
第二章 保險人、投保對象及投保單位 §4
第三章 保險財務 §8
第四章 保險給付 §10
第五章 申請及審核 §25
第六章 基金及行政經費 §33
第七章 罰則 §36
第八章 附則 §40
 
【法規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1條(立法目的)


﹝1﹞為提昇勞工就業技能,促進就業,保障勞工職業訓練及失業一定期間之基本生活,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第2條(主管機關)


﹝1﹞就業保險(以下簡稱本保險)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勞動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104年2月4日修正前條文--


﹝1﹞就業保險(以下簡稱本保險)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第3條(業務之監理單位、爭議審議及行政救濟程序)


﹝1﹞本保險業務,由勞工保險監理委員會監理。
﹝2﹞被保險人及投保單位對保險人核定之案件發生爭議時,應先向勞工保險監理委員會申請審議;對於爭議審議結果不服時,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

回索引〉〉

第二章  保險人、投保對象及投保單位

第4條(保險人)


﹝1﹞本保險由中央主管機關委任勞工保險局辦理,並為保險人。

第5條(被保險人及投保單位)


﹝1﹞年滿十五歲以上,六十五歲以下之下列受僱勞工,應以其雇主或所屬機構為投保單位,參加本保險為被保險人:
  一、具中華民國國籍者。
  二、與在中華民國境內設有戶籍之國民結婚,且獲准居留依法在臺灣地區工作之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居民或澳門居民。
﹝2﹞前項所列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參加本保險:
  一、依法應參加公教人員保險或軍人保險。
  二、已領取勞工保險老年給付或公教人員保險養老給付。
  三、受僱於依法免辦登記且無核定課稅或依法免辦登記且無統一發票購票證之雇主或機構。
﹝3﹞受僱於二個以上雇主者,得擇一參加本保險。

   --98年4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年滿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受僱之本國籍勞工,應以其雇主或所屬機構為投保單位,參加本保險為被保險人。但下列人員不得參加本保險:
  一、依法應參加公教人員保險或軍人保險者。
  二、已領取勞工保險老年給付或公教人員保險養老給付者。
  三、受僱於依法免辦登記且無核定課稅或依法免辦登記且無統一發票購票證之雇主或機構者。
﹝2﹞受僱於二個以上雇主者,得擇一參加本保險。

第6條(保險效力)


﹝1﹞本法施行後,依前條規定應參加本保險為被保險人之勞工,自投保單位申報參加勞工保險生效之日起,取得本保險被保險人身分;自投保單位申報勞工保險退保效力停止之日起,其保險效力即行終止。
﹝2﹞本法施行前,已參加勞工保險之勞工,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取得被保險人身分;其依勞工保險條例勞工保險失業給付實施辦法之規定,繳納失業給付保險費之有效年資,應合併計算本保險之保險年資。
﹝3﹞依前條規定應參加本保險為被保險人之勞工,其雇主或所屬團體或所屬機構未為其申報參加勞工保險者,各投保單位應於本法施行之當日或勞工到職之當日,為所屬勞工申報參加本保險;於所屬勞工離職之當日,列表通知保險人。其保險效力之開始或停止,均自應為申報或通知之當日起算。但投保單位非於本法施行之當日或勞工到職之當日為其申報參加本保險者,除依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處罰外,其保險效力之開始,均自申報或通知之翌日起算。

第7條(資料查核權)【相關罰則】§38


﹝1﹞主管機關、保險人及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為查核投保單位勞工工作情況、薪資或離職原因,必要時,得查對其員工名冊、出勤工作紀錄及薪資帳冊等相關資料,投保單位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回索引〉〉

第三章  保險財務

第8條(保險費率)


﹝1﹞本保險之保險費率,由中央主管機關按被保險人當月之月投保薪資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第9條(保險費率之調整)


﹝1﹞本保險之保險費率,保險人每三年應至少精算一次,並由中央主管機關聘請精算師、保險財務專家、相關學者及社會公正人士九人至十五人組成精算小組審查之。
﹝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中央主管機關應於前條規定之保險費率範圍內調整保險費率:
  一、精算之保險費率,其前三年度之平均值與當年度保險費率相差幅度超過正負百分之五。
  二、本保險累存之基金餘額低於前一年度保險給付平均月給付金額之六倍或高於前一年度保險給付平均月給付金額之九倍。
  三、本保險增減給付項目、給付內容、給付標準或給付期限,致影響保險財務。

回索引〉〉

第四章  保險給付

第10條(保險給付之種類)


﹝1﹞本保險之給付,分下列五種:
  一、失業給付。
  二、提早就業獎助津貼。
  三、職業訓練生活津貼。
  四、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五、失業之被保險人及隨同被保險人辦理加保之眷屬全民健康保險保險費補助。
﹝2﹞前項第五款之補助對象、補助條件、補助標準、補助期間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98年4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本保險之給付,分下列四種:
  一、失業給付。
  二、提早就業獎助津貼。
  三、職業訓練生活津貼。
  四、失業之被保險人及隨同被保險人辦理加保之眷屬全民健康保險保險費補助。
﹝2﹞前項第四款之補助對象、補助條件、補助標準、補助期限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另定之

   --96年1月29日修正前條文--


﹝1﹞本保險之給付,分下列四種:
  一、失業給付。
  二、提早就業獎助津貼。
  三、職業訓練生活津貼。
  四、失業之被保險人其全民健康保險保險費補助。
﹝2﹞前項第四款之補助對象、補助條件、補助標準、補助期限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另定之

第11條(保險給付請領之條件)


﹝1﹞本保險各種保險給付之請領條件如下:
  一、失業給付:被保險人於非自願離職辦理退保當日前三年內,保險年資合計滿一年以上,具有工作能力及繼續工作意願,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自求職登記之日起十四日內仍無法推介就業或安排職業訓練。
  二、提早就業獎助津貼:符合失業給付請領條件,於失業給付請領期間屆滿前受僱工作,並參加本保險三個月以上。
  三、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被保險人非自願離職,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安排參加全日制職業訓練。
  四、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被保險人之保險年資合計滿一年以上,子女滿三歲前,依性別工作平等法之規定,辦理育嬰留職停薪。
﹝2﹞被保險人因定期契約屆滿離職,逾一個月未能就業,且離職前一年內,契約期間合計滿六個月以上者,視為非自願離職,並準用前項之規定。
﹝3﹞本法所稱非自願離職,指被保險人因投保單位關廠、遷廠、休業、解散、破產宣告離職;或因勞動基準法第十一條、第十三條但書、第十四條及第二十條規定各款情事之一離職。

   --98年4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本保險各種保險給付之請領條件如下:
  一、失業給付:被保險人於非自願離職辦理退保當日前三年內,保險年資合計滿一年以上,具有工作能力及繼續工作意願,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自求職登記之日起十四日內仍無法推介就業或安排職業訓練。
  二、提早就業獎助津貼:符合失業給付請領條件,於失業給付請領期限屆滿前受僱工作,並參加本保險三個月以上。
  三、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被保險人非自願離職,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安排參加全日制職業訓練。
﹝2﹞被保險人因定期契約屆滿離職,逾一個月未能就業,且離職前一年內,契約期間合計滿六個月以上者,視為非自願離職,並準用前項之規定。
﹝3﹞本法所稱非自願離職,指被保險人因投保單位關廠、遷廠、休業、解散、破產宣告離職;或因勞動基準法第十一條、第十三條但書、第十四條及第二十條規定各款情事之一離職。

第12條(就業促進服務)


﹝1﹞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為促進失業之被保險人再就業,得提供就業諮詢、推介就業或參加職業訓練。
﹝2﹞前項業務得由主管機關或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委任或委託其他機關(構)、學校、團體或法人辦理。
﹝3﹞中央主管機關得於就業保險年度應收保險費百分之十及歷年經費執行賸餘額度之範圍內提撥經費,辦理下列事項:
  一、被保險人之在職訓練。
  二、被保險人失業後之職業訓練、創業協助及其他促進就業措施。
  三、被保險人之僱用安定措施。
  四、雇主僱用失業勞工之獎助。
﹝4﹞辦理前項各款所定事項之對象、職類、資格條件、項目、方式、期間、給付標準、給付限制、經費管理、運用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5﹞第一項所稱就業諮詢,指提供選擇職業、轉業或職業訓練之資訊與服務、就業促進研習活動或協助工作適應之專業服務。
【相關法規】第四項~雇主僱用失業勞工獎助辦法就業保險失業者創業協助辦法就業保險促進就業實施辦法就業保險之職業訓練及訓練經費管理運用辦法

   --98年4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為促進失業之被保險人再就業,得視需要提供就業諮詢、推介就業或參加職業訓練。
﹝2﹞前項業務,得由主管機關或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委任或委託其他機關(構)、學校、團體或法人辦理。
﹝3﹞中央主管機關得於就業保險年度應收保險費百分之十範圍內提撥經費,辦理被保險人之在職訓練及失業後之職業訓練暨獎助雇主僱用本國籍失業勞工。
﹝4﹞前項職業訓練對象、職類、經費管理及運用辦法暨獎助雇主僱用本國籍失業勞工獎助對象、給付條件、給付標準、給付限制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另定之。
﹝5﹞本法所稱就業諮詢,係指提供選擇職業、轉業或職業訓練之資訊與服務、就業促進研習活動或協助工作適應之專業服務。

第13條(申請人拒絕就業推介之情形)


﹝1﹞申請人對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推介之工作,有下列各款情事之一而不接受者,仍得請領失業給付:
  一、工資低於其每月得請領之失業給付數額。
  二、工作地點距離申請人日常居住處所三十公里以上。

   --98年4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申請人對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推介之工作,有下列各款情事之一而不接受者,仍得請領失業給付:
  一、工資低於其離職退保前六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百分之六十。
  二、工作地點距離申請人日常居住處所三十公里以上。

第14條(申請人拒絕就業諮詢及職業訓練之情形)


﹝1﹞申請人對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安排之就業諮詢或職業訓練,有下列情事之一而不接受者,仍得請領失業給付:
  一、因傷病診療,持有證明而無法參加者。
  二、為參加職業訓練,需要變更現在住所,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認定顯有困難者。
﹝2﹞申請人因前項各款規定情事之一,未參加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安排之就業諮詢或職業訓練,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在其請領失業給付期間仍得擇期安排。

第15條(拒絕受理失業給付之情形)


﹝1﹞被保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應拒絕受理失業給付之申請:
  一、無第十三條規定情事之一不接受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推介之工作。
  二、無前條規定情事之一不接受公立就業服務機構之安排,參加就業諮詢或職業訓練。

第16條(失業給付標準、期間及年資計算)


﹝1﹞失業給付按申請人離職辦理本保險退保之當月起前六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百分之六十按月發給,最長發給六個月。但申請人離職辦理本保險退保時已年滿四十五歲或領有社政主管機關核發之身心障礙證明者,最長發給九個月。
﹝2﹞中央主管機關於經濟不景氣致大量失業或其他緊急情事時,於審酌失業率及其他情形後,得延長前項之給付期間最長至九個月,必要時得再延長之,但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但延長給付期間不適用第十三條及第十八條之規定。
﹝3﹞前項延長失業給付期間之認定標準、請領對象、請領條件、實施期間、延長時間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4﹞受領失業給付未滿前三項給付期間再參加本保險後非自願離職者,得依規定申領失業給付。但合併原已領取之失業給付月數及依第十八條規定領取之提早就業獎助津貼,以發給前三項所定給付期間為限。
﹝5﹞依前四項規定領滿給付期間者,自領滿之日起二年內再次請領失業給付,其失業給付以發給原給付期間之二分之一為限。
﹝6﹞依前五項規定領滿失業給付之給付期間者,本保險年資應重行起算。

   --98年4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失業給付之發放,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失業給付每月按申請人離職辦理本保險退保之當月起前六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百分之六十發給,最長發給六個月。領滿六個月失業給付者,本保險年資應重行起算。
  二、受領失業給付未滿六個月再參加本保險後非自願離職,得依規定申領失業給付。但合併原已領取之失業給付月數及依第十八條規定領取之提早就業獎助津貼,以發給六個月為限;合計領滿六個月失業給付者,本保險年資應重行起算。
﹝2﹞依前項規定領滿六個月失業給付者,自領滿之日起二年內再次請領失業給付,其失業給付以發給三個月為限。領滿三個月失業給付者,本保險年資應重行起算。

第17條(保險之給付限制)


﹝1﹞被保險人於失業期間另有工作,其每月工作收入超過基本工資者,不得請領失業給付;其每月工作收入未超過基本工資者,其該月工作收入加上失業給付之總額,超過其平均月投保薪資百分之八十部分,應自失業給付中扣除。但總額低於基本工資者,不予扣除。
﹝2﹞領取勞工保險傷病給付、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臨時工作津貼、創業貸款利息補貼或其他促進就業相關津貼者,領取相關津貼期間,不得同時請領失業給付。

第18條(提早就業獎助津貼)


﹝1﹞符合失業給付請領條件,於失業給付請領期限屆滿前受僱工作,並依規定參加本保險為被保險人滿三個月以上者,得向保險人申請,按其尚未請領之失業給付金額之百分之五十,一次發給提早就業獎助津貼。

第19條(職業訓練生活津貼)


﹝1﹞被保險人非自願離職,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安排參加全日制職業訓練,於受訓期間,每月按申請人離職辦理本保險退保之當月起前六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百分之六十發給職業訓練生活津貼,最長發給六個月。
﹝2﹞職業訓練單位應於申請人受訓之日,通知保險人發放職業訓練生活津貼。中途離訓或經訓練單位退訓者,訓練單位應即通知保險人停止發放職業訓練生活津貼。

第19條之1(扶養眷屬之給付或津貼)


﹝1﹞被保險人非自願離職退保後,於請領失業給付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期間,有受其扶養之眷屬者,每一人按申請人離職辦理本保險退保之當月起前六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百分之十加給給付或津貼,最多計至百分之二十。
﹝2﹞前項所稱受扶養眷屬,指受被保險人扶養之無工作收入之父母、配偶、未成年子女或身心障礙子女。

   --110年12月29日修正前條文--


﹝1﹞被保險人非自願離職退保後,於請領失業給付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期間,有受其扶養之眷屬者,每一人按申請人離職辦理本保險退保之當月起前六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百分之十加給給付或津貼,最多計至百分之二十。
﹝2﹞前項所稱受扶養眷屬,指受被保險人扶養之無工作收入之配偶、未成年子女或身心障礙子女。

第19條之2(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之請領標準)


﹝1﹞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以被保險人育嬰留職停薪之當月起前六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百分之六十計算,於被保險人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按月發給津貼,每一子女合計最長發給六個月。
﹝2﹞前項津貼,於同時撫育子女二人以上之情形,以發給一人為限。
﹝3﹞依家事事件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相關規定與收養兒童先行共同生活之被保險人,其共同生活期間得依第十一條第一項第四款及前二項規定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但因可歸責於被保險人之事由,致未經法院裁定認可收養者,保險人應通知限期返還其所受領之津貼,屆期未返還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

   --111年1月12日修正前條文--


﹝1﹞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以被保險人育嬰留職停薪之當月起前六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百分之六十計算,於被保險人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按月發給津貼,每一子女合計最長發給六個月。
﹝2﹞前項津貼,於同時撫育子女二人以上之情形,以發給一人為限。
﹝3﹞父母同為被保險人者,應分別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不得同時為之。
﹝4﹞依家事事件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相關規定與收養兒童先行共同生活之被保險人,其共同生活期間得依第十一條第一項第四款及前三項規定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但因可歸責於被保險人之事由,致未經法院裁定認可收養者,保險人應通知限期返還其所受領之津貼,屆期未返還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

   --104年2月4日修正前條文--


﹝1﹞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以被保險人育嬰留職停薪之當月起前六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百分之六十計算,於被保險人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按月發給津貼,每一子女合計最長發給六個月。
﹝2﹞前項津貼,於同時撫育子女二人以上之情形,以發給一人為限。
﹝3﹞父母同為被保險人者,應分別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不得同時為之。

第20條(失業給付與職業訓練生活津貼之起算日)


﹝1﹞失業給付自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之第十五日起算。
﹝2﹞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自受訓之日起算。

第21條(投保單位故意為不合本法規定之人員辦理保險手續之處置)


﹝1﹞投保單位故意為不合本法規定之人員辦理參加保險手續,領取保險給付者,保險人應通知限期返還,屆期未返還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

第22條(保險給付之特別保障)


﹝1﹞被保險人領取各種保險給付之權利,不得讓與、抵銷、扣押或供擔保。
﹝2﹞被保險人依本法規定請領保險給付者,得檢具保險人出具之證明文件,於金融機構開立專戶,專供存入保險給付之用。
﹝3﹞前項專戶內之存款,不得作為抵押、扣押、供擔保或強制執行之標的。

   --103年6月4日修正前條文--


﹝1﹞被保險人領取各種保險給付之權利,不得讓與、抵銷、扣押或供擔保。

第22條之1(保險給付期限及逾期之規範)


﹝1﹞依本法發給之保險給付,經保險人核定後,應在十五日內給付之。如逾期給付可歸責於保險人者,其逾期部分應加給利息。

第23條(被保險人與雇主間爭議請領給付之規定)


﹝1﹞申請人與原雇主間因離職事由發生勞資爭議者,仍得請領失業給付。
﹝2﹞前項爭議結果,確定申請人不符失業給付請領規定時,應於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將已領之失業給付返還。屆期未返還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

第24條(保險給付之請求期限)


﹝1﹞領取保險給付之請求權,自得請領之日起,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回索引〉〉

第五章  申請及審核

第25條(給付申請程序及離職證明文件之取得方式)


﹝1﹞被保險人於離職退保後二年內,應檢附離職或定期契約證明文件及國民身分證或其他足資證明身分之證件,親自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申請失業認定及接受就業諮詢,並填寫失業認定、失業給付申請書及給付收據。
﹝2﹞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受理求職登記後,應辦理就業諮詢,並自求職登記之日起十四日內推介就業或安排職業訓練。未能於該十四日內推介就業或安排職業訓練時,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應於翌日完成失業認定,並轉請保險人核發失業給付。
﹝3﹞第一項離職證明文件,指由投保單位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發給之證明;其取得有困難者,得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之同意,以書面釋明理由代替之。
﹝4﹞前項文件或書面,應載明申請人姓名、投保單位名稱及離職原因。
﹝5﹞申請人未檢齊第一項規定文件者,應於七日內補正;屆期未補正者,視為未申請。

   --98年4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被保險人於離職後,應檢附離職或定期契約證明文件及國民身分證或其他足資證明身分之證件,親自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申請失業認定及接受就業諮詢,並填寫失業認定、失業給付申請書及給付收據。
﹝2﹞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受理求職登記後,應辦理就業諮詢,並自求職登記之日起十四日內推介就業或安排職業訓練。未能於該十四日內推介就業或安排職業訓練時,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應於翌日完成失業認定,並轉請保險人核發失業給付。
﹝3﹞第一項離職證明文件,指由投保單位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發給之證明;其取得有困難者,得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之同意,以書面釋明理由代替之。
﹝4﹞前項文件或書面,應載明申請人姓名、投保單位名稱及離職原因。
﹝5﹞申請人未檢齊第一項規定文件者,應於七日內補正;屆期未補正者,視為未申請。

第26條(辦理推介及安排訓練得要求提供文件)


﹝1﹞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為辦理推介就業及安排職業訓練所需,得要求申請人提供下列文件:
  一、最高學歷及經歷證書影本。
  二、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證照或執業執照影本。
  三、曾接受職業訓練之結訓證書影本。

第27條(辦理當次失業認定或再認定)


﹝1﹞申請人應於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推介就業之日起七日內,將就業與否回覆卡檢送公立就業服務機構。
﹝2﹞申請人未依前項規定辦理者,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應停止辦理當次失業認定或再認定。已辦理認定者,應撤銷其認定。

第28條(失業認定之完成及轉請核發失業給付)


﹝1﹞職業訓練期滿未能推介就業者,職業訓練單位應轉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完成失業認定;其未領取或尚未領滿失業給付者,並應轉請保險人核發失業給付,合併原已領取之失業給付,仍以第十六條規定之給付期間為限。

   --98年4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職業訓練期滿未能推介就業者,職業訓練單位應轉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完成失業認定。其未領取或尚未領滿失業給付者,並應轉請保險人核發失業給付,合併原已領取之失業給付,仍以六個月為限。

第29條(失業再認定)


﹝1﹞繼續請領失業給付者,應於前次領取失業給付期間末日之翌日起二年內,每個月親自前往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申請失業再認定。但因傷病診療期間無法親自辦理者,得提出醫療機構出具之相關證明文件,以書面陳述理由委託他人辦理之。
﹝2﹞未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為失業再認定者,應停止發給失業給付。

   --98年4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繼續請領失業給付者,每個月應親自前往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接受失業再認定。但因傷病診療期間無法親自辦理者,得提出醫療機構出具之相關證明文件,以書面陳述理由委託他人辦理之。
﹝2﹞未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為失業再認定者,應停止發給失業給付。

第30條(辦理失業再認定時提供求職紀錄)


﹝1﹞領取失業給付者,應於辦理失業再認定時,至少提供二次以上之求職紀錄,始得繼續請領。未檢附求職紀錄者,應於七日內補正;屆期未補正者,停止發給失業給付。

第31條(申請失業認定或再認定時之告知義務)


﹝1﹞失業期間或受領失業給付期間另有其他工作收入者,應於申請失業認定或辦理失業再認定時,告知公立就業服務機構。

第32條(受領失業給付者就業回報之義務)


﹝1﹞領取失業給付者,應自再就業之日起三日內,通知公立就業服務機構。

回索引〉〉

第六章  基金及行政經費

第33條(就業保險基金之來源)


﹝1﹞就業保險基金之來源如下:
  一、本保險開辦時,中央主管機關自勞工保險基金提撥之專款。
  二、保險費與其孳息收入及保險給付支出之結餘。
  三、保險費滯納金。
  四、基金運用之收益。
  五、其他有關收入。
﹝2﹞前項第一款所提撥之專款,應一次全數撥還勞工保險基金。

   --98年4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就業保險基金之來源如下:
  一、本保險開辦時,中央主管機關自勞工保險基金提撥之專款。
  二、保險費與其孳息收入及保險給付支出之結餘。
  三、保險費滯納金。
  四、基金運用之收益。
  五、其他有關收入。
﹝2﹞前項第一款應循預算程序自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一月一日勞工保險失業給付實施之日起,至本法施行之前一日止,失業給付保險費收支結餘一次提撥,不受勞工保險條例第六十七條規定之限制。

第34條(就業保險基金之運用)


﹝1﹞就業保險基金,經勞工保險監理委員會之通過,得為下列之運用:
  一、對於公債、庫券及公司債之投資。
  二、存放於公營銀行或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金融機構及買賣短期票券。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有利於本基金收益之投資。
﹝2﹞前項第三款所稱其他有利於本基金收益之投資,不得為權益證券及衍生性金融商品之投資。
﹝3﹞就業保險基金除作為第一項運用、保險給付支出、第十二條第三項規定之提撥外,不得移作他用或轉移處分。基金之收支、運用情形及其積存數額,應由保險人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按年公告之。

   --98年4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就業保險基金,經勞工保險監理委員會之通過,得為下列之運用:
  一、對於公債、庫券及公司債之投資。
  二、存放於公營銀行或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金融機構及買賣短期票券。
﹝2﹞就業保險基金除作為前項運用、保險給付支出及依第十二條第三項規定之提撥外,不得移作他用或轉移處分。基金之收支、運用情形及其積存數額,應由保險人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按年公告之。

第35條(保險經費之編列)


﹝1﹞辦理本保險所需之經費,由保險人以當年度保險費收入預算總額百分之三點五為上限編列,由中央主管機關編列預算撥付之。

   --98年5月13日修正前條文--


﹝1﹞辦理本保險所需之經費,由保險人以當年度保險費收入預算總額百分之三點五為上限編列。


回索引〉〉

第七章  罰 則

第36條(罰則)


﹝1﹞以詐欺或其他不正當行為領取保險給付或為虛偽之證明、報告、陳述者,除按其領取之保險給付處以二倍罰鍰外,並應依民法請求損害賠償;其涉及刑責者,移送司法機關辦理。

第37條(罰則)


﹝1﹞勞工違反本法規定不參加就業保險及辦理就業保險手續者,處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以上七千五百元以下罰鍰。

第38條(罰則)


﹝1﹞投保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為其所屬勞工辦理投保手續者,按自僱用之日起,至參加保險之前一日或勞工離職日止應負擔之保險費金額,處十倍罰鍰。勞工因此所受之損失,並應由投保單位依本法規定之給付標準賠償之。
﹝2﹞投保單位未依本法之規定負擔被保險人之保險費,而由被保險人負擔者,按應負擔之保險費金額,處二倍罰鍰。投保單位並應退還該保險費與被保險人。
﹝3﹞投保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將投保薪資金額以多報少或以少報多者,自事實發生之日起,按其短報或多報之保險費金額,處四倍罰鍰,其溢領之給付金額,經保險人通知限期返還,屆期未返還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並追繳其溢領之給付金額。勞工因此所受損失,應由投保單位賠償之。
﹝4﹞投保單位違反第七條規定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5﹞本法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三十一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投保單位經依規定加徵滯納金至應納費額上限,其應繳之保險費仍未向保險人繳納,且未經保險人處以罰鍰或處以罰鍰而未執行者,不再裁處或執行。

   --100年4月27日修正前條文--


﹝1﹞投保單位不依本法之規定辦理加保手續者,按自應為加保之日起,至參加保險之日止應負擔之保險費金額,處以十倍罰鍰。勞工因此所受之損失,並應由投保單位依本法規定之給付標準賠償之。
﹝2﹞投保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將投保薪資金額以多報少或以少報多者,自事實發生之日起,按其短報或多報之保險費金額,處以四倍罰鍰,其溢領之給付金額,經保險人通知限期返還,屆期未返還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並追繳其溢領之給付金額。勞工因此所受損失,應由投保單位賠償之。
﹝3﹞投保單位違反第七條規定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4﹞本條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三十一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投保單位經依規定加徵滯納金至應納費額上限,其應繳之保險費仍未向保險人繳納,且未經保險人處以罰鍰或處以罰鍰而未執行者,不再裁處或執行。

   --98年4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投保單位不依本法之規定辦理加保手續者,按自應為加保之日起,至參加保險之日止應負擔之保險費金額,處以十倍罰鍰。勞工因此所受之損失,並應由投保單位依本法規定之給付標準賠償之。
﹝2﹞投保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將投保薪資金額以多報少或以少報多者,自事實發生之日起,按其短報或多報之保險費金額,處以四倍罰鍰;其溢領之給付金額,經保險人通知限期返還,屆期未返還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並追繳其溢領之給付金額。勞工因此所受損失,應由投保單位賠償之。
﹝3﹞投保單位違反第七條規定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4﹞投保單位經依規定加徵滯納金至應納費額一倍後,其應繳之保險費仍未向保險人繳納者,應按其應繳保險費之金額,處以六倍罰鍰。

第39條(強制執行)


﹝1﹞依本法所處之罰鍰,經保險人通知限期繳納,屆期未繳納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

回索引〉〉

第八章  附 則

第40條(保險效力之開始或停止等相關規定之準用)


﹝1﹞本保險保險效力之開始及停止、月投保薪資、投保薪資調整、保險費負擔、保險費繳納、保險費寬限期與滯納金之徵收及處理、基金之運用與管理,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準用勞工保險條例及其相關規定辦理。

第41條(勞工保險失業給付業務之停止及普通事故保險費率調整)


﹝1﹞勞工保險條例第二條第一款有關普通事故保險失業給付部分及第七十四條規定,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不再適用。
﹝2﹞自本法施行之日起,本法被保險人之勞工保險普通事故保險費率應按被保險人當月之月投保薪資百分之一調降之,不受勞工保險條例第十三條第二項規定之限制。

   --98年4月22日修正前條文--


﹝1﹞勞工保險條例第二條第一款有關普通事故保險失業給付部分及第七十四條規定,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不再適用。
﹝2﹞自本法施行之日起,本法被保險人之勞工保險普通事故保險費率應按被保險人當月之月投保金額薪資百分之一調降之,不受勞工保險條例第十三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

第42條(免稅)


﹝1﹞本保險之一切帳冊、單據及業務收支,均免課稅捐。

第43條(施行細則)


﹝1﹞本法施行細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44條(施行日期)


﹝1﹞本法之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2﹞本法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四月二十一日修正之第三十五條條文,自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施行。
﹝3﹞本法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四日修正之條文,自公布日施行。

   --101年12月19日修正前條文--


﹝1﹞本法之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2﹞本法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四月二十一日修正之第三十五條條文,自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一日施行。

   --98年5月13日修正前條文--


﹝1﹞本法之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回頁首〉〉
【編註】本檔提供學習與參考為原則;如需正式引用請以官方公告版為準。
如有發現待更正部份及您所需本站未收編之法規,敬請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