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整站
搜尋本頁
【法規名稱】法律用語辭典。♬簡讀版


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施行細則

【發布日期】97.07.30【發布機關】行政院考試院監察院

【法規沿革】
1‧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八月二十日行政院(82)台法字第30052號令、考試院(82)考台秘議字第2875號令、監察院(82)院台申丙字第5002號令會同訂定發布全文31條
2‧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一月二十二日行政院(85)台法字第02261號令、考試院(85)考台組貳一字第00392號令、監察院(85)院台申乙字第1197號令會同修正發布第11、21、31條條文;並增訂第21-1~21-8條條文
3‧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十二日行政院(89)台法字第00887號令、考試院(89)考台組貳一字第08902號令、監察院(89)院台申肆字第881806826號令會同修正發布第2、5、11、22條條文
4‧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二十日行政院(91)院臺法字第0910012171號令、考試院(91)考台組貳一字第0910002064號令、監察院(91)院台申肆字第0911800237號令會銜修正發布第2條條文【原條文
5‧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三十日行政院院臺法字第0970030500號令、考試院考臺組貳一字第09700046841號令、監察院(97)院台申參字第0971804203號令會同修正發布全文25條;並自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施行之日(九十七年十月一日)施行

【法規內容】

第1條


﹝1﹞本細則依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以下簡稱本法)第十九條規定訂定之。

第2條


﹝1﹞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三款所稱政務人員,指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第二條第一項各款所列有給之人員。

第3條


﹝1﹞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四款所稱有給職,指所任職務依規定支領比照政務人員或國軍上將俸給標準之給與者。

第4條


﹝1﹞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五款所稱各級政府機關之首長、副首長、幕僚長,指依法規所置之人員。
﹝2﹞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五款所稱公營事業機構,指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第三條各款所列事業機構。
﹝3﹞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五款所稱職等或相當職等,以職務或職位最高列等為準。

第5條


﹝1﹞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六款所稱各級公立學校校長、副校長,指公立之國民小學、國民中學、高級中學、職業學校、專科學校、大學及依法設立、附設之公立學校校長、副校長。

第6條


﹝1﹞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七款所稱軍事單位,指軍事機關(構)、學校及部隊。

第7條


﹝1﹞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十款所稱法官、檢察官,不包括依法停止辦理案件之法官、檢察官。

第8條


﹝1﹞本法第二條第三項所稱縣(市)級以上公職候選人,指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申請登記為立法委員、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直轄市長、縣(市)長之候選人。

第9條


﹝1﹞公職人員因職務異動致受理申報機關(構)變動者,仍應依本法第三條辦理申報。
﹝2﹞本法第二條第一項各款所列公職人員,其職務係兼任者,應申報財產。但兼任未滿三個月者毋庸申報。
﹝3﹞依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十三款、第二項、第四項及前項規定申報之公職人員,應於申報義務發生後三個月內申報。
﹝4﹞本法第三條所稱每年定期申報一次之申報期間,指每年十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但已依本法第三條第一項規定為就(到)職申報,或依前項規定申報者,則指該次申報日之翌年起每年十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
﹝5﹞應依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十三款、第二項、第四項、第三條第一項及本條第二項申報財產之公職人員,於法定申報期間喪失申報身分者,前開申報與卸(離)職或解除代理申報得擇一辦理。
﹝6﹞本法第三條第二項所稱卸(離)職當日,指任期屆滿之日或實際離職之日。

第10條


﹝1﹞公職人員具有本法第二條第一項各款所列二種以上身分者,應分別向各該受理申報機關(構)申報。但受理申報機關(構)為同一機關(構)者,得合併以同一申報表申報。
﹝2﹞夫妻分別具有本法第二條第一項各款公職人員身分者,應依規定各自向各該受理申報機關(構)申報。
﹝3﹞已依本法規定申報財產之公職人員,登記為縣(市)級以上公職候選人者,仍應於辦理候選人登記時,依本法第二條第三項規定申報財產。

第11條


﹝1﹞本法第五條第一項各款所列應申報之財產,包括在中華民國境內、境外之全部財產。

第12條


﹝1﹞本法第五條第一項第一款及第七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三項所稱不動產,指具所有權狀或稅籍資料之土地及建物。

第13條


﹝1﹞本法第五條第一項第三款所稱債權,指對他人有請求給付金錢之權利;所稱債務,指應償還他人金錢之義務;所稱對各種事業之投資,指對未發行股票或其他有價證券之各種公司、合夥、獨資等事業之投資。

第14條


﹝1﹞本法第五條第一項第二款及第三款之一定金額,依下列規定:
  一、現金、存款、有價證券、債權、債務及對各種事業之投資,每類之總額為新臺幣一百萬元。
  二、珠寶、古董、字畫及其他具有相當價值之財產,每項(件)價額為新臺幣二十萬元。
﹝2﹞公職人員之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依本法第五條第二項規定應一併申報之財產,其一定金額,應各別依前項規定分開計算。
﹝3﹞外幣(匯)須折合新臺幣時,以申報日之收盤匯率計算;有價證券之價額,以其票面價額計算,無票面價額者,以申報日之收盤價、成交價、單位淨值或原交易價額計算;珠寶、古董、字畫及其他具有相當價值財產之價額,有掛牌之市價者,以申報日掛牌市價計算,無市價者,以已知該項財產之交易價額計算。

第15條


﹝1﹞本法第五條第三項前段所定取得或發生之時間及原因,以登記機關(構)登記資料之登記日期及登記原因為準;未登記者以事實發生之時間及原因為準。
﹝2﹞本法第五條第三項後段所定應申報其取得價額,於申報日前五年內取得者,公職人員應申報實際交易價額或原始製造價額;無實際交易價額或原始製造價額者,以取得年度之土地公告現值、房屋課稅現值或市價為準。

第16條


﹝1﹞本法第六條第二項所定公職人員之申報資料,受理申報機關應於完成審核後三個月內,送登政府公報並上網公告。

第17條


﹝1﹞本法第七條第二項所稱公職人員因職務關係對同條第一項所列財產具有特殊利害關係者,指公職人員就其主管或監督之事務,對不動產或國內上市及上櫃股票之交易秩序或價格變動有相當影響力者。

第18條


﹝1﹞本法第七條第一項所列應辦理信託之財產,應依信託法為信託登記。
﹝2﹞前項信託辦理完竣後,公職人員應填具公職人員信託財產申報表,提出於各該公職人員之受理申報機關(構),並檢附下列文件:
  一、信託契約及其附件影本。
  二、信託財產為不動產者,辦妥前項信託登記之登記簿謄本。
  三、信託財產為國內之上市及上櫃股票者,由發行公司或其股務代理機構出具之辦妥前項信託記載證明文件。
﹝3﹞財產信託後其受託人變更或其他信託契約內容變更者,應於一個月內檢附相關文件,將變更情形通知受理申報機關(構)。

第19條


﹝1﹞本法第八條所稱變動申報,指於定期申報時,將本法第七條第一項所列財產之變動情形,含變動之時間、原因及變動時之價額,填具公職人員變動財產申報表,提出於各該公職人員之受理申報機關(構)。
﹝2﹞前項所稱財產之變動情形,指在前次申報日迄本次申報日止,所有本法第七條第一項所列財產變動之情形。

第20條


﹝1﹞本法第九條第三項所定應事前或同時通知該管受理申報機關(構),應以書面通知為之。

第21條


﹝1﹞本法第十二條第二項所謂全年薪資所得,指在職務上或工作上所取得之薪金、俸給、工資、津貼、歲費、獎金、紅利及補助費等各種薪資收入。

第22條


﹝1﹞公職人員服務機關(構)或代表政府或公股出任私法人董事及監察人之指派機關(構),於各該人員就(到)職、代理、兼任、卸(離)職或解除代理後,應即將其原因及時間,通知該管受理申報機關(構)。

第23條


﹝1﹞公職人員因職務或職等異動致受理申報機關(構)變動者,原受理申報機關(構)應將原申報資料送交新受理申報機關(構)。

第24條


﹝1﹞本法第二條第三項所定公職候選人資格經該管選舉委員會審定不符規定者,其申報資料之處理準用本法第十六條之規定。

第25條


﹝1﹞本細則自本法施行之日施行。



回頁首〉〉

:::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二十日發布條文:::

【法規內容】

第1條

﹝1﹞本細則依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以下簡稱本法)第十六條規定訂定之。
第2條

﹝1﹞本法所稱之政務官,指政府機關任命並受有俸給之下列人員:
  一、依憲法規定由總統任命之人員。
  二、依憲法規定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人員。
  三、依憲法規定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之人員。
  四、特任、特派之人員。
  五、其他依法律規定之中央或地方政府比照簡任第十二職等以上職務之人員。

   --91年3月20日修正前條文--


﹝1﹞本法所稱政務官,其範圍依政務人員退職酬勞金給與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但以受有俸給者為限。
第3條

﹝1﹞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四款所稱有給職,係指所任職務依規定支領比照政務官或國軍上將俸給標準之給與者。
第4條

﹝1﹞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五款所稱相當職等,係指相當簡任第十職等;所稱公營事業機構,係指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第二條各款所列事業機構;所稱一級主管,係指公營事業機構相當簡任第十職等以上之一級主管。
﹝2﹞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五款之首長及一級主管,其職等或相當職等,以銓敘合格或主管機關核定者為準。
第5條

﹝1﹞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六款所稱公立各級學校校長,係指公立之國民小學、國民中學、高級中學、職業學校、專科學校、獨立學院、大學及依師資培育法補習及進修教育法特殊教育法及其他法律設立之公立學校、學院專任或兼任校長、院長。
第6條

﹝1﹞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七款所稱少將編階以上軍事單位首長,係指主官編階為少將以上之軍事機關、學校、部隊首長。
第7條

﹝1﹞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十款所稱法官,係指左列各款人員:
  一、最高法院兼任庭長之法官、法官。
  二、行政法院兼任庭長之評事、評事。
  三、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
  四、高等法院以下各級法院及其分院兼任院長或庭長之法官、法官。
﹝2﹞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十款所稱檢察官,係指左列各款人員:
  一、最高法院檢察署主任檢察官、檢察官。
  二、高等法院以下各級法院及其分院檢查署檢察長、主任檢察官、檢察官。
﹝2﹞前二項之法官、檢察官,包括候補法官、候補檢察官,但不包括依法停止辦理案件之法官、檢察官。
第8條

﹝1﹞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十一款所稱警政、稅務、關務、地政、都計、證管人員,係指警察、稅捐稽徵、關稅、地政、都市計畫、證券管理各機關或單位辦理主計、人事、文書、庶務等一般行政事務以外各該項業務之人員。
﹝2﹞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十一款所稱司法調查人員,係指法務部調查局及所屬機構辦理調查犯罪業務之人員。
﹝3﹞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十一款所稱營建人員,係指建設、工務等機關或單位辦理建築管理業務之人員。
﹝4﹞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十一款所稱主計、採購人員,係指辦理會計、採購業務之人員。
﹝5﹞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十一款所稱主管人員,係指依機關組織法規所置並領有主管職務加給之人員。
第9條

﹝1﹞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十一款後段之其他職務性質特殊有申報財產必要之人員,由各該人員所屬之主管院依事實所需會同考試院適時核定之。
第10條

﹝1﹞公職人員申報財產,應填具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表,格式如附表一,提出於各該受理申報機關(構)。
﹝2﹞公務人員就(到)職在中華民國八十二年九月一日以後者,應於就(到)職之日起三個月內申報;其就(到)職在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八月三十一日以前者,應於同年十月三十一日前申報。
﹝3﹞公職人員因職務異動致受理申報機關(構)變動者,仍應依前項規定辦理申報。
﹝4﹞依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十一款後段規定經核定為有申報財產必要之公職人員,應於核定之日起三個月內申報。
﹝5﹞本法第三條所稱每年定期申報一次之申報期間,係指每年十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但已依前三項之規定為申報者,則指自該次申報日之翌年起每年十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
﹝6﹞公職人員應申報之財產,為各該申報日,其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所有之本法第五條第一項各款所列之財產。
第11條

﹝1﹞本法第二條第二項所稱縣(市)級以上公職候選人,係指依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規定申請登記為總統、副總統之候選人及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申請登記為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直轄市長、縣(市)長之候選人;所稱準用本法之規定,係指準用本法第五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四項及第十三條之規定。
﹝2﹞前項公職候選人應於辦理候選人登記時,填具公職候選人財產申報表,格式如附表二,提出於各該受理候選人登記之選舉委員會。
﹝3﹞前項應申報之財產,為公職候選人辦理候選人登記當日,其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所有之本法第五條第一項各款所列之財產。
第12條

﹝1﹞公職人員具有本法第二條第一項各款所列二種以上身份者,應分別向各該受理申報機關(構)申報。但受理申報機關(構)為同一機關(構),得合併以同一申報表申報。
﹝2﹞夫妻分別具有本法第二條第一項各款公職人員身分者,應依規定各自向各該受理申報機關(構)申報。
﹝3﹞已依本法規定申報財產之公職人員,登記為縣(市)級以上公職候選人者,仍應於辦理候選人登記時,依本法第二條第二項規定申報財產。
第13條

﹝1﹞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十一款所定人員之所屬機關(構)無政風單位,且無上級機關(構)者,以申報人所屬機關(構)之人事單位為受理申報機關(構)。
第14條

﹝1﹞本法第五條第一項各款所列應申報之財產,包括在中華民國境內、境外之全部財產。
第15條

﹝1﹞本法第五條第一項第一款及第七款第一項所稱不動產,係指土地及房屋。
第16條

﹝1﹞本法第五條第一項第一款所稱船舶,係指動力船舶及非動力船舶;所稱汽車,係指在道路上以原動機行駛之車輛,但不包括機器腳踏車;所稱航空器,係指各種飛機、飛艇及滑翔機。
第17條

﹝1﹞本法第五條第一項第二款所稱存款,係指存放於銀行、郵局、信用合作社、農、漁會信用部等機構之支票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及由公司確定用途之信託資金,包括新臺幣、外幣(匯)及其他幣別之存款在內;所稱外幣,係指外幣現金及旅行支票;所稱有價證券,係指股票、股單、公司債券、政府債券、短期票券、票據、提單、載貨證券及受益憑證等;所稱其他具有相當價值之財產,係指礦業權、漁業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著作權、黃金條塊、珠寶、藝品、骨董等權利或財物。
第18條

﹝1﹞本法第五條第一項第三款所稱債權,係指對他人有請求給付金錢之權利;所稱債務,係指應償還他人金錢之義務;所稱對各種事業之投資,係指對未發行股票或其他有價證券之各種公司、合夥、獨資等事業之投資。
第19條

﹝1﹞本法第五條第一項第二款及第三款之一定金額,依左列規定:
  一、存款、有價證券、債權、債務及對各種事業之投資,每類之總額為新臺幣一百萬元,或有價證券之上市股票總額為新臺幣伍拾萬元。
  二、外幣類之總額為折合新臺幣二十萬元。
  三、其他具有相當價值之財產,每項(件)價額為新臺幣二十萬元。
﹝2﹞公職人員之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依本法第五條第二項規定應一併申報之財產,其一定金額,應各別依前項規定分開計算。
﹝3﹞外幣(匯)或其他幣別須折合新臺幣時,以申報日前一交易日之收盤匯率計算;有價證券之價額,以其票面價額計算;具有相當價值財產之價額,有掛牌之市價者,以申報日前一交易日之掛牌市價計算,無市價者,以已知該項財產曾有之交易價額計算。
第20條

﹝1﹞本法第六條第二項所定公職人員之申報資料,受理申報機關應於完成審核後一個月內,送登該機關公報。
第21條

﹝1﹞本法第七條所定公職人員,於信託法信託業法公布施行前,應依同條第一項規定辦理申報;於信託法及信託業法公布施行後,其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不動產或上市(上櫃)股票達一定金額者,得選擇依同條第三項規定辦理信託。
﹝2﹞前項選擇,應於信託法信託業法公布施行後一個月內,以書面向該管受理申報機關(構)為之;公職人員就(到)職在信託法及信託業法公布施行後者,應於就(到)職之日起一個月內為之。本法第七條第二項、第三項經主管院核定之其他公職人員,應於核定後一個月內為之。
﹝3﹞選擇依本法第七條第三項規定辦理信託者,免依同第一項規定辦理申報。
﹝4﹞依第二項規定辦理選擇後,如欲變更其選擇,應於每年定期申報期間內以書面向該管受理申報機關(構)為之。
第21條之1

﹝1﹞本法第七條第一項第一款所定不動產之申報,應於不動產買賣、互易、贈受移轉登記完成後一個月內為之。
第21條之2

﹝1﹞本法第七條第一項所稱一定期間,係指每年一月至二月、三月至四月、五月至六月、七月至八月、九月至十月、十一月至十二月之期間。但本法第七條第一項辦理申報之起算日非上開期間之始日者,應以其剩餘期間計算之。本法第七條第一項所稱累計交易達一定金額之上市(上櫃)股票,係指公職人員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所買進及賣出之上市(上櫃)股票,其交易價額合計在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者。
第21條之3

﹝1﹞依本法第七條第一項之規定申報財產,應填具公職人員財產動態申報表,格式如附表三。
第21條之4

﹝1﹞本法第七條第二項前段及第三項後段,所稱公職人員因職務關係對特定財產具有特殊之利害關係者,係指公職人員就其主管或監督之事務,對不動產或股票之交易秩序或價格變動有相當影響力者。
第21條之5

﹝1﹞本法第七條第二項後段所稱準用第六條之規定,係指準用本法第六條第一項、第二項及其相關規定。
第21條之6

﹝1﹞本法第七條第三項所定公職人員,其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之不動產合計或上市(上櫃)股票合計達一定金額者,應於選擇信託之日起二個月內,以財產所有人為委託人,將該一定金額以上之不動產及上市(上櫃)股票信託與政府承認之信託業。其後,新增之不動產或上市(上櫃)股票,及原未信託之不動產或上市(上櫃)股票部分因新增而合計達一定金額者,亦同。
﹝2﹞前項信託財產為不動產者,受託人於接受財產之移轉或處分者,應向地政機關辦理信託登記;為上市(上櫃)股票者,應依有關規定於股票上載明其為信託財產之意旨,並通知發行公司。
﹝3﹞第一項信託辦理完竣後,公職人員應於一個月內,將左列文件提出於該管受理申報機關。其受託人變更或其他信託契約內容變更者,亦同。
  一、信託契約及其附件影本。
  二、信託財產為不動產者,辦妥前項信託登記之登記簿謄本。
  三、信託財產為股票者,由發行公司或其股務代理機構出具之辦妥前項信託記載證明文件。
﹝4﹞第一項之信託關係消滅者,公職人員應於消滅後十日內,以書面通知該管受理申報機關(構),並自該消滅之日起,依本法第七條第一項規定申報。
第21條之7

﹝1﹞本法第七條第三項所稱一定金額以上之不動產或上市(上櫃)股票,依左列規定:
  一、不動產部分,指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所有之土地及房屋,除得自擇房屋(含基地)一戶供自用外,其餘總價額在新臺幣六百萬元以上之全部不動產。
  二、上市(上櫃)股票部分,指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所有總價額在新臺幣四百萬元以上之上市(上櫃)股票。
﹝2﹞前項不動產價值,土地以選擇信託之當年公告現值計算,房屋以當年課稅現值計算;上市股票之價額以選擇信託日前一交易日之收盤價計算;上櫃股票之價額,以選擇信託日前最近一交易日之收盤價計算。
﹝3﹞前條第一項新增之不動產及上市(上櫃)股票,土地以新增當年之公告現值計算;房屋以當年課稅現值計算;上市股票以新增當日之收盤價計價;上櫃股票以新增日前最近一交易日之收盤價計算。
第21條之8

﹝1﹞受託人依本法第七條第四項規定替代公職人員申報,係指依本法第三條之申報,並以信託財產為限。其餘財產仍應由公職人員自行申報。
﹝2﹞受託人替代公職人員申報時,應填具公職人員信託財產申報表,格式如附表四,提出於各該公職人員之受理申報機關(構)。
第22條

﹝1﹞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直轄市議員應於每次申報財產之日起三個月內,公布提供其助理、服務處所、交通車輛等經費來源之明細表,並送請監察院刊登公報。
﹝2﹞前項之公布場所,公別由國民大會、立法院、直轄市議會定之。
第23條

﹝1﹞本項第九條所稱公務員,係指公務員服務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之人員;所稱家族,係指配偶及三親等內親屬。
﹝2﹞公務員依本法第九條規定應行迴避時,應以書面向其主管長官報告,並留存紀錄備查。
第24條

﹝1﹞本法第十二條第二款所稱經指定之單位,包括第十三條規定之人事單位。
第25條

﹝1﹞依本法所處之罰鍰應以處分書為之,其記載事項如左:
  一、受處分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別、身分證統一號碼或中華民國護照號碼;受處分人為公職人員者,其服務機關(構)、職稱及服務機關(構)地址;受處分人為公職候選人者,其選舉年度、選舉種類及戶籍地址或通訊處。
  二、主旨、事實、理由及其法律依據。
  三、罰鍰繳納期限。
  四、處分機關。
  五、年、月、日。
  六、不服處分之救濟方法、期間及其受理機關。
﹝2﹞前項第三款之罰鍰繳納期限為自處分書送達於受處分人後十日。
﹝3﹞本法第十一條第二項所定公告姓名,由處分機關處罰確定後為之。
第26條

﹝1﹞公職人員服務機關(構)之人事單位於各該人員就(到)職或離職後,應即將就(到)職或離職之原因及時間,通知該管受理申報機關(構)。
第27條

﹝1﹞受理申報機關(構)於申報人因死亡以外之原因喪失應申報財產之公職人員身分之日起屆滿一年,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應將其申報表交由申報人原服務機關(構)發還申報人;申報人死亡者,由原服務機關發還其配偶或最近親屬。
﹝2﹞申報人原服務機關(構)應以通知書載明應發還之申報表名稱、領取期限及處所,送達應受發還人。
﹝3﹞本法第十四條後段所稱不能發還,係指應受發還人所在不明或未依規定期限領取。
﹝4﹞不能發還時,申報人原服務機關(構)應定期將申報表銷燬。
第28條

﹝1﹞公職人員因職務異動致受理申報機關(構)變動者,原受理申報機關(構)應將原申報資料送交新受理申報機關(構)。 第二十九條
  依本法及本細則之通知暨處分書,其送達得由為通知或處分機關自行或交應受送達人之服務機關(構)為之。
﹝2﹞並準用民事訴訟法有關送達之規定。
第30條

﹝1﹞本法第二條第二項所定公職候選人申報資料之發還、銷燬程序,準用第二十七條規定。但候選人資格經該管選舉委員會審定不符規定者,其申報資料應於候選人名單公告或撤銷候選人名單公告後一個月內發還之。
第31條

﹝1﹞本細則自本法施行之日施行。
﹝2﹞本細則修正條文自發布日施行。



回頁首〉〉
【編註】本檔提供學習與參考為原則;如需正式引用請以官方公告版為準。
如有發現待更正部份及您所需本站未收編之法規,敬請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