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整站
搜尋本頁
【法規名稱】。♬簡讀版法律用語辭典


溫室氣體管理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發布日期】114.01.10【發布機關】行政院

【法規沿革】
1‧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一月三十日行政院院授主基法字第1050200059A號令訂定發布全文16條;並自一百零五年一月一日施行
 中華民國一百十二年八月十八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121028221號公告第2條第7條第1項、第10條所列屬「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部」之權責事項,自一百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起改由「環境部」管轄【原條文
2‧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一月十日行政院院授主基法字第1140200044A號令修正發布全文16條;並自發布日施行

【法規內容】

第1條


﹝1﹞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制定氣候變遷調適策略,降低與管理溫室氣體排放,落實世代正義、環境正義及公正轉型,善盡共同保護地球環境之責任,並確保國家永續發展,特依氣候變遷因應法(以下簡稱本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設置溫室氣體管理基金(以下簡稱本基金),並依預算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2條


﹝1﹞本基金為預算法第四條第一項第二款所定之特種基金,隸屬於環境保護基金項下,編製附屬單位預算之分預算,以環境部(以下簡稱本部)為主管機關。

第3條


﹝1﹞本基金之來源如下:
  一、本法第二十四條及第三十一條之代金。
  二、本法第二十八條之碳費。
  三、本法第二十五條及第三十六條之手續費。
  四、本法第三十五條拍賣或配售之所得。
  五、政府循預算程序之撥款。
  六、人民、事業或團體之捐贈。
  七、本基金之孳息收入。
  八、其他之收入。

第4條


﹝1﹞本基金之用途如下:
  一、排放源檢查事項。
  二、補助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工作事項。
  三、補助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工作事項。
  四、補助及獎勵事業投資溫室氣體減量技術。
  五、辦理前三款以外之輔導、補助、獎勵溫室氣體減量工作事項、研究及開發溫室氣體減量技術。
  六、資訊平台帳戶建立、免費核配、拍賣、配售、移轉及交易相關行政工作事項。
  七、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所需之約聘僱經費。
  八、氣候變遷調適之協調、研擬及推動事項。
  九、推動碳足跡管理機制相關事項。
  十、氣候變遷及溫室氣體減量之教育及宣導事項。
  十一、氣候變遷及溫室氣體減量之國際事務。
  十二、協助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執行公正轉型相關工作事項。
  十三、其他有關氣候變遷調適研究及溫室氣體減量事項。

第5條


﹝1﹞本基金之保管及運用應注重收益性及安全性,其存儲並應依公庫法及其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第6條


﹝1﹞本基金為增加收益,得購買政府公債、國庫券或其他短期票券。

第7條


﹝1﹞本基金之收支、保管及運用,應設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管理會(以下簡稱本會),置委員十七人至二十三人,其中一人為召集人,由本部部長兼任之,一人為副召集人,由本部部長指定次長一人兼任;其餘委員,由本部就有關機關(構)代表、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代表聘兼之。
﹝2﹞前項專家、學者、民間團體代表,不得少於委員總人數三分之二。
﹝3﹞本會委員任一性別比例不得少於委員總人數五分之二。
﹝4﹞本會委員任期二年,期滿得續聘之,均為無給職。

第8條


﹝1﹞本會委員由機關(構)或民間團體代表出任者,其職務異動時,應改派代表補足原任期;專家或學者出缺時,應予補聘,其任期至原聘任委員任期屆滿之日止。

第9條


﹝1﹞本會之任務如下:
  一、本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之審議。
  二、本基金年度預算及決算之審議。
  三、本基金運用執行情形之考核。
  四、其他有關事項。

第10條


﹝1﹞本會置執行秘書一人,承召集人之命,綜理會務;副執行秘書及工作人員若干人,辦理所任事務。

第11條


﹝1﹞本會每半年開會一次,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均由召集人召集之;召集人因故不能出席時,由副召集人代理之;召集人及副召集人均不能出席時,由出席委員互推一人代理主席。
﹝2﹞本會之會議應有全體委員過半數之出席始得開會;出席委員過半數之同意始得決議;正反意見同數時,取決於主席。
﹝3﹞本會委員應親自出席,不得代理。但由機關(構)及民間團體代表擔任之委員,因故不能出席時,得指派代表出席,並參與會議發言及表決。
﹝4﹞本會會議召開前,得由本會執行秘書邀集外部委員就本會任務召開諮詢會議,必要時並得視議題需求,邀請專家、學者或相關人士列席。

第12條


﹝1﹞本基金有關預算編製與執行及決算編造,應依預算法會計法決算法審計法及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第13條


﹝1﹞本基金會計事務之處理,應依規定訂定會計制度。

第14條


﹝1﹞本基金年度決算如有賸餘,應依規定辦理累存基金餘額或解繳國庫。

第15條


﹝1﹞本基金結束時,應予結算,其餘存權益應解繳國庫。

第16條


﹝1﹞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


回頁首〉〉

:::民國一百零五年一月三十日發布條文:::

【法規內容】
第1條

﹝1﹞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制定氣候變遷調適策略,降低與管理溫室氣體排放,特依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以下簡稱本法)第十九條第一項規定,設置溫室氣體管理基金(以下簡稱本基金),並依同條第五項及預算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2條

﹝1﹞本基金為預算法第四條第一項第二款所定之特種基金,隸屬於環境保護基金項下,編製附屬單位預算之分預算,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本署)為主管機關。
第3條

﹝1﹞本基金之來源如下:
  一、依本法第十八條拍賣或配售之所得。
  二、依本法第二十一條收取之手續費。
  三、政府循預算程序之撥款。
  四、違反本法行政罰鍰之部分提撥。
  五、人民、事業或團體之捐贈。
  六、本基金之孳息收入。
  七、其他之收入。
第4條

﹝1﹞本基金之用途如下:
  一、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工作事項。
  二、排放源檢查事項。
  三、輔導、補助及獎勵排放源辦理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工作事項。
  四、資訊平台帳戶建立、拍賣、配售及交易相關行政工作事項。
  五、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所需之約聘僱經費。
  六、氣候變遷調適之協調、研擬及推動事項。
  七、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減量之教育、宣導及獎助事項。
  八、氣候變遷及溫室氣體減量之國際事務。
  九、其他有關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研究事項。
第5條

﹝1﹞本基金之保管及運用應注重收益性及安全性,其存儲並應依公庫法及其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第6條

﹝1﹞本基金為應業務需求,得購買政府公債、國庫券或其他短期票券。
第7條

﹝1﹞本基金之收支、保管及運用,應設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管理會(以下簡稱本會),置委員十七人至二十三人,其中一人為召集人,由本署署長指定副署長一人兼任;其餘委員由本署署長遴聘有關機關(構)代表、學者、專家及民間團體代表擔任,並指定一人兼任副召集人。
﹝2﹞前項學者、專家及民間團體代表,不得少於委員總人數三分之二。
﹝3﹞本會委員任期二年,期滿得續聘之;其中學者、專家及民間團體代表委員之續聘,以一次為限;均為無給職。
第8條

﹝1﹞本會之任務如下:
  一、本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之審議。
  二、本基金年度預算及決算之審議。
  三、本基金運用執行情形之考核。
  四、其他有關事項。
第9條

﹝1﹞本會委員由機關(構)或民間團體代表出任者,其職務異動時,應改派代表補足原任期;專家或學者出缺時,應予補聘,其任期至原聘任委員任期屆滿之日止。
第10條

﹝1﹞本會置執行秘書一人,承召集人之命,綜理會務;副執行秘書一人及工作人員若干人,辦理所任事務,均由召集人就本署現職人員派兼之。
第11條

﹝1﹞本會每半年開會一次,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均由召集人召集之;召集人因故不能出席時,由副召集人代理之。
﹝2﹞本會之會議應有全體委員過半數之出席始得開會;應有出席委員過半數之同意始得決議;正反意見同數時,取決於主席。
﹝3﹞前項會議,委員應親自出席,不得代理。但由機關(構)及民間團體代表兼任之委員,因故不能出席時,得指派代表出席,並參與會議發言及表決。
第12條

﹝1﹞本基金有關預算編製與執行及決算編造,應依預算法會計法決算法審計法及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第13條

﹝1﹞本基金會計事務之處理,應依規定訂定會計制度。
第14條

﹝1﹞本基金年度決算如有賸餘,應依規定辦理分配。
第15條

﹝1﹞本基金結束時,應予結算,其餘存權益應解繳國庫。
第16條

﹝1﹞本辦法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一月一日施行。


回頁首〉〉
【編註】本檔提供學習與參考為原則;如需正式引用請以官方公告版為準。
如有發現待更正部份及您所需本站未收編之法規,敬請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