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整站
搜尋本頁
【法規名稱】法律用語辭典 。♬簡讀版


廢:民間公證人遴選、研習及任免辦法

【發布日期】108.09.04【發布機關】司法院

【法規沿革】
1‧中華民國九十年三月十六日司法院(90)院台廳民三字第06457號令訂定發布全文34條;並自九十年四月二十三日起施行
2‧中華民國九十年六月十二日司法院(90)院台廳民三字第14678號令修正發布第4、6條條文;並增訂第6-1、13-1條條文
3‧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司法院(九一)院台廳民三字第33262號令修正發布第6、7、9、12、13、13-1、14、16、20、34條條文;增訂第14-1條條文;並刪除第3、6-1條條文
4‧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司法院院台廳民三字第0940027628號令修正發布第928條條文
5‧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五月九日司法院院台廳民三字第0950010906號令修正發布第52327條條條文
6‧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十一月十八日司法院院台廳民三字第0970024454號令修正發布第6813條條文
7‧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八月四日司法院院台廳民三字第0990018546號令修正發布第9101314162729條條文;增訂第9-1條條文
8‧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一月五日司法院院台廳民三字第1010000699號令修正發布第6913-1條條文
9‧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九月四日司法院院台廳民三字第1080024372號令修正發布名稱(民間公證人遴選研習及任免辦法)及全文38條;並自發布日施行

【法規內容】

第1條


  本辦法依公證法(以下簡稱本法)第三十條規定訂定之。

第2條


  本辦法所稱公證人,係指本法施行細則第三條第二項所定民間公證人。

第3條(刪除)


第4條


  已成年之中華民國國民具本法第二十五條或第二十七條所定資格之一,而無同法第二十六條各款情事之一者,得向司法院聲請遴任為公證人;同時具律師資格者,得依本法第三十七條第一項但書規定,聲請遴任為僅辦理文書認證事務並得執行律師業務之民間公證人。
  聲請遴任為僅辦理文書認證事務並得執行律師業務者,應經登錄地區之律師公會報由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以下簡稱律師全聯會)推薦,再由該聯合會造冊報請司法院遴任。

第5條


  司法院設民間公證人任免委員會(以下簡稱任免委員會),置委員十六人,除由司法院指派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民事廳廳長、人事處處長兼任外,餘由司法院遴聘考試院代表一人、臺灣高等法院法官、全國公證人公會聯合會、律師全聯會推派代表、學者專家、社會公正人士各二人兼任之,以辦理遴選、審查及任免事項;其中一人為主任委員,由司法院副院長兼任,副院長出缺時,由司法院指定委員一人擔任之。
  任免委員會會議,由主任委員召集並為主席,主任委員不能主持時,由司法院秘書長為主席。主任委員、秘書長均不能主持時,由委員互選一人為主席。
  任免委員會應有全體委員過半數之出席,始得開議,委員須親自出席,不得委託他人代理。
  決議以出席委員過半數決之,主席有投票權,可否同數時取決於主席。委員對於決議事項有自身利害關係者,不得參與投票。
  指派委員以外之委員,一年一聘,任期一年;出席會議時依相關規定支給出席費。全國公證人公會聯合會成立前,第一項公證人代表由已成立之地區地區公證人公會共同推派之,地區公證人公會成立前,由中華民國公證學會推派之。

   --95年5月9日修正前條文--


  司法院設民間公證人任免委員會(以下簡稱任免委員會),置主任委員一人,由司法院副院長兼任;委員十五人,除由司法院指派秘書長、副秘書長、民事廳廳長、人事處處長兼任外,餘由司法院遴聘考試院代表一人、臺灣高等法院法官、全國公證人公會聯合會、律師全聯會推派代表、學者專家、社會公正人士各二人兼任之,以辦理遴選、審查及任免事項。
  主任委員因故不能出席時,由司法院秘書長代理之。
  任免委員會應有全體委員過半數之出席,始得開議,委員須親自出席,不得委託他人代理。
  決議以出席委員過半數決之,主席有投票權,可否同數時取決於主席。委員對於決議事項有自身利害關係者,不得參與投票。
  指派委員以外之委員,一年一聘,任期一年;出席會議時依相關規定支給出席費。
  全國公證人公會聯合會成立前,第一項公證人代表由已成立之地區地區公證人公會共同推派之,地區公證人公會成立前,由中華民國公證學會推派之。

第6條


  依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聲請遴任為民間公證人或依本法第三十七條第一項規定聲請遴任僅辦理文書認證事務之民間公證人者,應具聲請書、簡歷表、身分證明文件及其影本、最近二吋半身脫帽照片二張、公立醫院檢查合格之體格檢查表(以下簡稱體檢表)及下列文件(正本均核驗後發還):
  一、具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資格者:考試及格證書及其影本。
  二、具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至第四款資格者:曾任法官、檢察官、公設辯護人、法院公證人經銓敘合格之銓敘部函及其影本,或曾任民間公證人之證明文件及其影本。
  三、具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五款資格者:律師高等考試及格證書、執行律師職務三年以上之證明文件及其影本。
  前項第三款三年以上期間之計算,以聲請時已滿三年為準。

   --101年1月5日修正前條文--


  依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聲請遴任為民間公證人或依本法第三十七條第一項規定聲請遴任僅辦理文書認證事務之民間公證人者,應具聲請書、簡歷表、身分證明文件及其影本、最近二吋半身脫帽照片二張、公立醫院檢查合格之體格檢查表(以下簡稱體檢表)及下列文件(正本均核驗後發還):
  一、具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資格者:考試及格證書及其影本。
  二、具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至第四款資格者:曾任法官、檢察官、公設辯護人、法院公證人經銓敘合格之銓敘部函及其影本,或曾任民間公證人之證明文件及其影本。
  三、具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五款資格者:律師高等考試及格證書、執行律師職務三年以上之登錄及加入律師公會證明文件及其影本。
  前項第三款三年以上期間之計算,以聲請時已滿三年為準。

   --97年11月18日修正前條文--


  依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聲請遴任為民間公證人者,應具聲請書、簡歷表、身分證明文件及其影本、最近二吋半身脫帽照片二張、公立醫院檢查合格之體格檢查表(以下簡稱體檢表)及下列文件(正本均核驗後發還):
  一、具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資格者:考試及格證書及其影本。
  二、具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至第四款資格者:曾任法官、檢察官、公設辯護人、法院公證人經銓敘合格之銓敘部函及其影本,或曾任民間公證人之證明文件及其影本。
  三、具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五款資格者:律師高等考試及格證書、執行律師職務三年以上之登錄及加入律師公會證明文件及其影本。
  前項第三款三年以上期間之計算,以聲請時已滿三年為準。
  聲請遴任為僅辦理文書認證事務並得執行律師業務者,應具聲請書、簡歷表、身分證明文件影本、最近二吋半身脫帽照片二張及體檢表。

第6-1條(刪除)


第7條


  依本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規定聲請遴任為候補公證人者,應具聲請書、簡歷表、身分證明文件及其影本、最近二吋半身脫帽照片二張及下列文件:
  一、公立或立案或經教育部承認之國內外大學、學院法律系所畢業證書及其影本(正本核驗後發還)。
  二、體檢表。
  三、曾任薦任司法行政人員、薦任書記官辦理民刑事紀綠或曾任委任第五職等公證佐理員四年以上證明文件及最近四年考績通知書(三年列甲等、一年列乙等以上)影本。
  四、服務機關出具之未曾受刑事、懲戒或平時考核記過以上處分之證明。
  前項第一款證書係中華民國境外發給者,應經中華民國駐外使領館、代表處、辦事處、外交部授權之駐外機構或其他有權機關授權之團體證明。

第8條


  司法院接受聲請或推薦後,應先為品德調查,並得函請聲請人曾任職機關、學校、公司行號、曾屬之地區公證人公會、登錄地區之律師公會或律師全聯會表示意見或提供相關資料,聲請人如有下列情事之一者,應不予遴任:
  一、有本法不得遴任之事由。
  二、最近十年內曾依律師法受停止執行職務之懲戒處分。
  三、最近十年內曾受公務員懲戒法之撤職處分。
  四、最近十年內曾因故意犯罪行為受未滿一年有期徒刑之裁判確定。
  五、最近五年內曾因故意犯罪行為受拘役或罰金之裁判確定。
  六、最近五年內曾受記過以上之行政懲處,或依公務員懲戒法受撤職處分以外之懲戒處分。
  七、最近二年內曾受申誡或警告之行政懲處。
  八、最近二年內曾依律師法受申誡或警告處分。
  九、其他品德欠佳情節重大。
  前項遴任審查幕僚作業,由司法院民事廳辦理,並得應業務需要另訂相關作業規定。

   --97年11月18日修正前條文--


  司法院接受聲請或推薦後,應先為品德調查,並得函請聲請人曾任職機關、學校、公司行號、曾屬之地區公證人公會、登錄地區之律師公會或律師聯會表示意見或提供相關資料,如品德欠佳或有本法不得遴任、應予免職或退職之事由者,不予審查遴任。
  前項遴任審查幕僚作業,由司法院民事廳辦理。並得應業務需要另訂相關作業規定。

第9條


  經任免委員會審查合格者,除免經職前研習者外,司法院應通知按期參加職前研習。
  免經職前研習或研習期滿成績合格者,司法院應於通知繳納證書費後,發給載明下列事項之民間公證人或候補公證人遴任證書(以下簡稱公證人遴任證書):
  一、姓名及身分證統一編號。
  二、出生年月日。
  三、所屬法院。
  四、得執行職務之範圍(公證及認證、僅得辦理文書認證)。
  五、應自發給證書之日起六個月內向所屬法院聲請登錄及逾期登錄之效果。
  六、發給證書年月日。
  逾前項第五款期間未聲請登錄者,於重新聲請遴任並取得遴任證書前,不得登錄。核發之公證人遴任證書應予追繳;執行追繳無效果者,司法院應予註銷並按月列表送登司法院公報公告作廢。
  因服兵役、在學、懷胎、分娩、重病、撫育三歲以下子女或其他重大事由未能於第二項第五款期間內登錄者,得於期限屆滿前檢具證明文件報請司法院核准延期登錄,其期間最長為二年。
  於第二項司法院通知繳納證書費後,未於三個月內繳納者,視同放棄,應註銷其遴任資格。
  本辦法修正施行前已通知繳納證書費而尚未繳納,其殘餘期限較前項所定期限為長者,應自修正施行日起算並適用前項規定。

   --101年1月5日修正前條文--


  經任免委員會審查合格者,除免經職前研習者外,司法院應通知按期參加職前研習。
  免經職前研習或研習期滿成績合格者,司法院應於通知繳納證書費後,發給載明下列事項之民間公證人或候補公證人遴任證書(以下簡稱公證人遴任證書):
  一、姓名及身分證統一編號。
  二、出生年月日。
  三、所屬法院。
  四、得執行職務之範圍(公證及認證、僅得辦理文書認證)。
  五、應自發給證書之日起六個月內向所屬法院聲請登錄及逾期登錄之效果。
  六、發給證書年月日。
  逾前項第五款期間未聲請登錄者,於重新聲請遴任並取得遴任證書前,不得登錄。核發之公證人遴任證書應予追繳;執行追繳無效果者,司法院應予註銷並按月列表送登司法院公報公告作廢。
  於第二項司法院通知繳納證書費後,未於三個月內繳納者,視同放棄,應註銷其遴任資格。
  本辦法修正施行前已通知繳納證書費而尚未繳納,其殘餘期限較前項所定期限為長者,應自修正施行日起算並適用前項規定。

   --99年8月4日修正前條文--


  經任免委員會審查合格者,除免經職前研習者外,司法院應通知按期參加職前研習。
  免經職前研習或研習期滿成績合格者,司法院應於通知繳納證書費後,發給載明下列事項之民間公證人或侯補公證人遴任證書(以下簡稱公證人遴任證書):
  一、姓名及身分證統一編號。
  二、出生年月日。
  三、所屬法院。
  四、得執行職務之範圍(公證及認證、僅得辦理文書認證)。
  五、應自發給證書之日起六個月內向所屬法院聲請登錄及逾期登錄之效果。
  六、發給證書年月日。
  逾前項第五款期間未聲請登錄者,於重新聲請遴任並取得遴任證書前,不得登錄。
  於第二項司法院通知繳納證書費後,未於三個月內繳納者,視同放棄,應註銷其遴任資格。
  本辦法修正施行前已通知繳納證書費而尚未繳納,其殘餘期限較前項所定期限為長者,應自修正施行日起算並適用前項規定。

   --94年12月15日公布修正前原條文--


  經任免委員會審查合格者,除免經職前研習者外,司法院應通知按期參加職前研習。
  免經職前研習或研習期滿成績合格者,司法院應於通知繳納證書費後,發給載明下列事項之民間公證人或候補公證人遴任證書(以下簡稱公證人遴任證書):
  一、姓名及身分證統一編號。
  二、出生年月日。
  三、所屬法院。
  四、得執行職務之範圍(公證及認證、僅得辦理文書認證)。
  五、應設事務所地區。
  六、應自發給證書之日起六個月內向所屬法院聲請登錄及逾期登錄之效果。
  七、發給證書年月日。
  逾前項第六款期間未聲請登錄者,於重新聲請遴任並取得遴任證書前,不得登錄。
  於第二項司法院通知繳納證書費後,一年內未繳納證書費者,應註銷其遴任資格。
  前項規定,於本辦法修正施行前已通知繳納證書費而未繳納者,適用之。

第9-1條


  司法院許可公證人遷移事務所至所屬法院轄區以外,而須換發公證人遴任證書者,準用前條第二項規定;原遴任證書於至管轄法院登錄時,應即繳銷。
  公證人未於司法院通知繳納證書費後三個月內繳納或逾前條第一項第五款期間未聲請登錄者,視同放棄遷移事務所;核發之公證人遴任證書,應即繳銷。
  第一項及第二項應繳銷之公證人遴任證書未繳銷者,所屬法院應予追繳;執行追繳無效果者,司法院應予註銷並按月列表送登司法院公報公告作廢。

第10條


  公證人遴任證書滅失、遺失或毀損致不堪使用者,得報請司法院補發或換發證書;補發後發現已報失之證書時,應即繳銷。
  司法院核准補發或換發新證書後,應將已滅失、遺失之證書或毀損之證書註銷,並按月列表送登司法院公報公告作廢。

   --99年8月4日修正前條文--


  公證人遴任證書滅失、遺失或毀損致不堪使用者,得報請司法院補發或換發證書;補發後發現已報失之證書時,應即繳銷。
  司法院核准補發或換發新證書後,應將已滅失、遺失之證書存根或毀損之證書註銷,並按月列表送登司法院公報公告作廢。

第11條


  職前研習分基礎訓練及實務訓練,基礎訓練由司法院司法人員研習所(以下簡稱司法人員研習所)自行或委託辦理;實務訓練由司法人員研習所委託地方法院、地區公證人公會或民間公證人辦理。

第12條


  經任免委員會審查合格而參加職前研習者,於職前研習期間為學習公證人。
  免經職前研習者,得聲請參加職前研習。

第13條


  職前研習期間,除另有規定外,基礎訓練為四十小時,實務訓練期間如下:
  一、具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資格或候補公證人者,四個月。
  二、具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三款、第五款資格者,二個月。
  三、免經職前研習聲請參加者,一個月。曾兼任法院公證人者,得縮減為一星期。
  依本法第三十七條第一項但書規定遴任為僅辦理文書認證事務者,其基礎訓練期間為二十四小時,實務訓練期間為十六小時。
  實務訓練期間,學習公證人不得以公證人名義於公證文書上簽名。

   --99年8月4日修正前條文--


  職前研習期間,除另有規定外,基礎訓練為四十小時,實務訓練期間如下:
  一、具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資格或候補公證人者,四個月。
  二、具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三款、第五款資格者,二個月。
  三、免經職前研習聲請參加者,一個月。曾兼任法院公證人者,得縮減為一星期。
  依本法第三十七條第一項但書規定遴任為僅辦理文書認證事務者,其基礎訓練期間為二十四小時,實務訓練期間為十六小時。
  前二項基礎訓練期間,必要時得以延長相當之實務訓練期間代之。
  實務訓練期間,學習公證人不得以公證人名義於公證文書上簽名。

   --97年11月18日修正前條文--


  職前研習期間,除另有規定外,基礎訓練為四十小時,實務訓練時間如下:
  一、具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資格或候補公證人者,四個月。
  二、具本法第二十五條第三款、第五款資格者,二個月。
  三、免經職前研習聲請參加者,一個月。曾兼任法院公證人者,得縮減為一星期。
  依本法第三十七條第一項但書規定遴任為僅辦理文書認證事務者,其基礎訓練期間為二十四小時,實務訓練期間為十六小時。
  前二項基礎訓練期間,必要時得以延長相當之實務訓練期間代之。
  實務訓練期間,學習公證人不得以公證人名義於公證文書上簽名。

第13-1條


  經通知參加職前研習者因服兵役、在學、懷胎、分娩、重病、撫育三歲以下子女或其他重大事由無法即時參加職前研習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報請司法院核准延期研習,其期間最長為二年。
  聲請延期者應自行於原因消滅或期限屆滿前一個月內向司法院聲請補訓;逾期未聲請者,視同放棄,並註銷其遴任資格。

   --101年1月5日修正前條文--


  經通知參加職前研習者因服兵役(含替代役)、在學、分娩、重病或臨時發生重大事故無法即時參加職前研習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報請司法院核准延期研習。
  申請延期研習以一次為限,其期間最長為三年。
  申請延期者應自行於原因消滅或期限屆滿前一個月向司法院申請補訓;逾期未申請者,視同放棄,並註銷其遴任資格。

第14條


  學習公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視為研習成績不及格:
  一、無故未按通知期別參加研習。
  二、基礎訓練期間請假時數逾基礎訓練期間四分之一或無正當理由曠課。
  三、未依規定繳交實務訓練書類習作。
  四、研習期滿前離訓或退訓。
  五、基礎訓練考試成績不及格。
  學習公證人因前項第五款事由而視為研習成績不及格者,得於基礎訓練成績通知送達後六個月內向司法院聲請重行參加職前研習,逾期未聲請者,視同放棄。
  聲請重行參加職前研習以一次為限,並應自費負擔基礎訓練所需費用。
  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四款情形應註銷其遴任資格;有第五款情形而逾期未聲請重行參加職前研習,或重行參加職前研習之基礎訓練成績不及格者,亦同。

   --99年8月4日修正前條文--


  學習公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視為研習成績不合格:
  一、無故未按通知期別參加研習。
  二、基礎訓練期間請假時數逾基礎訓練期間四分之一或無正當理由曠課。
  三、未依規定繳交實務訓練書類習作。
  四、研習期滿前離訓或退訓。
  五、基礎訓練考試成績不及格。

第14-1條


  學習公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訓練機構應即陳報司法人員研習所辦理,司法人員研習所認必要時,得經訓練委員會決議,施以退訓之處分:
  一、實務訓練期間請假時數逾實務訓練期間四分之一或無正當理由曠課。
  二、不服從指導公證人之指導,情節重大。
  三、品德、操守有嚴重損及司法信譽或有不足勝任公證人之具體事實。
  四、其他重大事由。

第15條


  司法人員研習所應擬訂每期職前研習計畫,並得視聲請參加研習者之實際需要,徵求地區公證人公會、全國公證人公會聯合會、律師全聯會或各地方律師公會意見,訂定課程內容及時數,陳報司法院核定後實施。

第16條


  司法人員研習所應於職前研習開始後,將學習公證人名冊陳報司法院;其離訓、退訓及委託其他單位辦理時,亦同。
  學習公證人於經發給公證人遴任證書後,未於第九條第二項第五款所定期間內聲請登錄、或依第九條第四項、第十四條規定註銷遴任資格者,追繳其參加職前研習期間之費用。但職前研習期間發生重大事故而離訓者,不在此限。

   --99年8月4日修正前條文--


  司法人員研習所應於職前研習開始後,將學習公證人名冊陳報司法院;其離訓、退訓及委託其他單位辦理時,亦同。
  學習公證人於職前研習期間無正當理由離訓、退訓,或經發給遴任證書後,未於第九條第二項第六款所定期間內聲請登錄、或依第九條第四項規定註銷遴任資格者,追繳職前研習期間全部費用。

第17條


  學習公證人於研習期間,應遵守訓練規則,專心學習,虛心接受指導公證人之指導;如有違反,依該規則處理。
  前項訓練規則,由司法人員研習所訂定之。

第18條


  實務訓練指導公證人之資格如下:
  一、連續執行公證職務二年以上而未曾退職或受停職、免職、撤職或除名處分。
  二、其通曉外文能力,經核定為英文第二級以上。
  三、得辦理公證及認證事務。
  每位指導公證人同一時期指導訓練之學習公證人不得逾五人。
  法院公證人任指導公證人期間,得報支加班費。但每天不得超過四小時。

第19條


  司法人員研習所得派員考察實務訓練實施情形。
  前項考察,得邀請全國公證人公會聯合會、地區公證人公會有關人員會同為之。

第20條


  學習公證人完成實務訓練時,應繳交公證書及認證書習作各二十件,但依本法第三十七條第一項但書規定遴任為僅辦理文書認證事務者,應繳交認證書習作十件;指導公證人應依實習期間表現及習作,評定其實務訓練成績陳報司法人員研習所。

第21條


  學習公證人基礎訓練及實務訓練成績均以一百分為滿分,七十分為及格;兩項訓練均及格者,由司法人員研習所發給合格證書並陳報司法院。

第22條


  地區公證人公會每年或間年應舉辦公證人在職研習,每次研習時間至少三小時,至多不超過一週;研習計畫及成果應陳報司法院。
  前項研習所需經費,由地區公證人公會自行籌借支應,並得向參加之公證人酌收所需費用。
  前二項規定,於全國公證人公會聯合會及律師公會舉辦公證人在職研習時,準用之。
  第一項研習,法院公證人經所屬法院許可,得公費或自費公假參加;司法院或所屬法院得視業務需要,命公證人自費、法院公證人公費或自費公假參加。

第23條


  前條研習,公證人每三年應參加至少二次。
  前項研習次數之計算,不以公證人所屬公會主辦者為限;參加律師公會、學術機構、國際組織或境外公證人組織、機構所舉辦至少三小時與公證業務相關之法律研討會或講習者,得計入前項研習次數。

   --95年5月9日修正前條文--


  前條研習,公證人每三年應參加至少二次。
  前項研習次數之計算,不以公證人所屬公會主辦者為限;職前研習、參加律師公會、學術機構、國際組織或境外公證人組織、機構所舉辦至少三小時與公證業務相關之法律研討會或講習者,得計入前項研習次數。

第24條


  公證人無正當理由於三年內參加在職研習次數未達二次以上者,屬違反職務上義務,其所屬法院或地區公證人公會得依本法第五十四條第三項第二款及第五十八條規定送請懲戒。

第25條


  公證人停職期滿或依本法第六十四條規定停止職務之原因消滅時,得向所屬法院聲請復職。

第26條


  公證人所屬法院或地區公證人公會發現其有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三十三條及第三十四條所定情形之一者,應報請司法院予以免職。
  司法院應將免職案送請任免委員會審議,任免委員會為免職處分前,應為相當之調查,並予被免職者補正及充分申辯之機會,亦得通知相關單位或公會為必要之說明。

第27條


  任免委員會決定予以免職之處分確定後,司法院應令行高等法院或其分院轉令免職人、其所屬法院及地區公證人公會,並按月造冊送登司法院公報;所屬法院應追繳受免職人之公證人遴任證書並註銷其登錄。
  所屬法院應將執行結果層報司法院備查,並副知受免職人所屬地區公證人公會;執行追繳公證人遴任證書無效果者,應層報司法院註銷並刊登公報。

   --99年8月4日修正前條文--


  任免委員會決定予以免職時,司法院應令行高等法院或其分院轉令免職人、其所屬法院及地區公證人公會,並按月造冊送登司法院公報;所屬法院應追繳受免職人之公證人遴任證書並註銷其登錄。
  所屬法院應將執行結果層報司法院備查,並副知受免職人所屬地區公證人公會;執行追繳公證人遴任證書無效果者,應層報司法院註銷並刊登公報。

   --95年5月9日修正前條文--


  任免委員會決定予以免職時,司法院應令行高等法院或其分院轉令免職人、其所屬法院及地區公證人公會,並按月造冊送登司法院公報;所屬法院應追繳受免職人之公證人遴任證書並註銷其登錄。
  所屬法院應將執行結果層報司法院備查,並副知受免職人所屬地區公證人公會;執行追繳公證人遴任證書無效果者,應層報司法院於證書存根登記註銷作廢並刊登公報。

第28條


  公證人得隨時聲請辭職;年滿七十歲者,應聲請退職。
  聲請辭職或退職時,應於預定離職日前二個月,填具離職事由檢同有關證明文件。報請所屬法院層報司法院核定。但因情況特殊,無法於二個月前聲請者,不在此限。
  司法院准予退職或辭職時,應通知該公證人及其所屬法院,並送登司法院公報。
  前條免職及前項准予退職或辭職者,所屬法院應於公證人名簿註記日期,並通知外交部、聯合會及所屬地區公證人公會。

   --94年12月15日修正前條文--


  公證人得隨時聲請辭職;年滿七十歲者,應聲請退職。
  聲請辭職或退職時,應於預定離職日前二個月,填具離職事由檢同有關證明文件。報請所屬法院層報司法院核定。但因情況特殊,無法於二個月前聲請者,不在此限。
  司法院准予退職或辭職時,應通知該公證人、其所屬法院及地區公證人公會,並送登司法院公報。

第29條


  公證人因免職、停職、撤職、停止職務、退職或辭職而解除其職務者,除命令有指定停止執行職務日期外,應自命令送達翌日起,停止執行職務;已受理尚未終結之事件,應按事件進行程度,退還已收取之費用,經請求人同意者,得將事件轉介予同轄區內其他公證人辦理。

   --99年8月4日修正前條文--


  公證人因免職、停職、撤職、停止職務、退職或辭職而解除其職務者,應自命令送達翌日起,停止執行職務;已受理尚未終結之事件,應按事件進行程度,退還已收取之費用,經請求人同意者,得將事件轉介予同轄區內其他公證人辦理。

第30條


  公證人應自前條命令送達之翌日起十日內,編造保管之文書、章戳及其他物清冊,報請所屬法院備查,除停職或停止職務者外,職章鋼印應一併截角繳銷。
  公證人死亡或因故無法編造前項清冊及陳報者,由其繼承人、助理人或其他使用人為之。

第31條


  所屬法院發現公證人或其繼承人、助理人、其他使用人編造之清冊或繳銷之章印有錯誤或可疑之點時,得向陳報之人查詢,被查詢人應於接獲查詢通知二日內補正或函復;逾期未照辦者,由所屬法院院長核辦。

第32條


  本辦法所定聲請格式由司法院定之。

第33條


  依本法發給之證書及其補、換發,得收取規費,其費額由司法院定之。
  前項費用之徵收,應依預算程序辦理。

第34條


  本辦法自中華民國九十年四月二十三日施行。
  本辦法修正條文自發布日施行。



回頁首〉〉
【編註】本檔提供學習與參考為原則;如需正式引用請以官方公告版為準。
如有發現待更正部份及您所需本站未收編之法規,敬請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