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名稱】
。法律用語辭典
。♬簡讀版
【發布日期】102.09.06【發布機關】內政部
1‧ 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內政部(77)台內地字第621464號函訂定發布全文16點
2‧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四月七日內政部(81)台內地字第8179329號函刪除第5點
3‧ 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一月九日內政部(85)台內地字第8417214號函修正發布第4點
4‧ 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五月七日內政部(85)台內地字第8504131號函修正發布第8點第一項
5‧ 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七月十六日內政部(85)台內地字第8584087號函修正發布第1、14~16點
6‧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內政部(86)台內地字第8690329號函修正發布第8點條文
7‧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八日內政部(87)台內地字第8786645號函發布刪除第3點第5款
8‧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七月九日內政部(87)台內地字第8707177號函修正發布第2點條文
9‧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月十七日內政部內授中辦地字第0920084456號令修正發布第16點條文
10‧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內政部內授中辦地字第0930725800號令修正發布全文18點;並自即日起生效
11‧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內政部內授中辦地字第0990726264號令修正發布全文17點;並自即日生效
12‧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九月六日內政部內授中辦地字第1026651726號令修正發布第5、7點條文;並自即日生效
占有人申請時效取得地上權登記,應合於民法有關時效取得之規定,並依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十八條辦理。
占有人就土地之全部或一部申請時效取得地上權登記時,應先就占有範圍申請測繪位置圖。
占有人占有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請時效取得地上權登記:
(一)屬土地法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不得私有之土地。
(二)使用違反土地使用管制法令。
(三)屬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十一款所稱之耕地。
(四)其他依法律規定不得主張時效取得。
占有人占有之始,須有意思能力。如為占有之移轉,具有權利能力者得為占有之主體。
以戶籍證明文件為占有事實證明申請登記者,如戶籍有他遷記載時, 占有人應另提占有土地四鄰之證明書或公證書等文件。
占有土地四鄰之證明人,於占有人開始占有時及申請登記時,需繼續為該占有地附近土地之使用人、所有權人或房屋居住者,且於占有人占有之始應有行為能力。
數人占有同筆土地,各占有人間不得互為占有事實之證明人。
第一項證明人除符合土地登記規則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第六款及第十款規定之情形者外,應親自到場,並依同規則第四十條規定程序辦理。
占有人申請登記時,應填明土地所有權人之現住址及登記簿所載之住址,如土地所有權人死亡者,應填明其繼承人及該繼承人之現住址,並應檢附土地所有權人或繼承人之戶籍謄本。若確實證明在客觀上不能查明土地所有權人之住址,或其繼承人之姓名、住址或提出戶籍謄本者,由申請人於登記申請書備註欄切結不能查明之事實。
前項之戶籍謄本,能以電腦處理達成查詢者,得免提出。
土地所有權人為祭祀公業、寺廟或神明會,申請書內應載明管理者之姓名、住址。如其管理者已死亡或不明者,應檢附向各該主管機關查復其派下或信徒(會員)申報登錄或管理者備查之文件。如經查復無上開文件者,視為客觀上不能查明管理者之姓名、住址,申請書無須填明管理者之姓名、住址。
無人承認繼承之土地,應依民法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條、第一千一百七十八條第二項、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六十七條之一第一項或第六十八條第一項規定選任遺產管理人,並於申請書內填明遺產管理人之姓名、住址。
占有人占有公有土地申請時效取得地上權登記,無土地法第二十五條之適用。
占有人具備地上權取得時效之要件後,於申請取得地上權登記時,不因占有土地所有權人之移轉或限制登記而受影響。
占有人占有時效之期間悉依其主張,無論二十年或十年,均予受理。
占有人主張與前占有人之占有時間合併計算者,須為前占有人之繼承人或受讓人。
前項所稱受讓人指因法律行為或法律規定而承受前占有人之特定權利義務者。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占有時效中斷:
(一)土地所有權人或管理者,已向占有人收取占有期間損害賠償金,占有人亦已於占有時效日期未完成前繳納。
(二)占有時效未完成前,土地所有權人或管理者對占有人提起排除占有之訴。
(三)占有人有民法第七百七十二條準用第七百七十一條第一項所列取得時效中斷之事由。
登記機關受理時效取得地上權登記案件,經審查無誤後,應即公告三十日,並同時通知土地所有權人或管理者。土地經限制登記者,並應通知囑託機關或預告登記請求權人。
前項通知,應以書面為之。
第一項申請登記案件審查結果涉有私權爭執者,應依土地登記規則第五十七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以書面敘明理由駁回之。
土地所有權人或管理者得於前點規定之公告期間內,檢具證明文件,以書面向該管登記機關提出異議;經審查屬土地權利爭執者,應依土地法第五十九條規定,移送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調處。

時效取得地上權登記審查要點
【發布日期】102.09.06【發布機關】內政部
【法規沿革】
【法規內容】
第1條
占有人申請時效取得地上權登記,應合於民法有關時效取得之規定,並依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十八條辦理。
第2點
占有人就土地之全部或一部申請時效取得地上權登記時,應先就占有範圍申請測繪位置圖。
第3點
占有人占有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請時效取得地上權登記:
(一)屬土地法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不得私有之土地。
(二)使用違反土地使用管制法令。
(三)屬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十一款所稱之耕地。
(四)其他依法律規定不得主張時效取得。
第4點
占有人占有之始,須有意思能力。如為占有之移轉,具有權利能力者得為占有之主體。
第5點
以戶籍證明文件為占有事實證明申請登記者,如戶籍有他遷記載時, 占有人應另提占有土地四鄰之證明書或公證書等文件。
--102年2月9日修正前條文--
第6點
占有土地四鄰之證明人,於占有人開始占有時及申請登記時,需繼續為該占有地附近土地之使用人、所有權人或房屋居住者,且於占有人占有之始應有行為能力。
數人占有同筆土地,各占有人間不得互為占有事實之證明人。
第一項證明人除符合土地登記規則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第六款及第十款規定之情形者外,應親自到場,並依同規則第四十條規定程序辦理。
第7點
占有人申請登記時,應填明土地所有權人之現住址及登記簿所載之住址,如土地所有權人死亡者,應填明其繼承人及該繼承人之現住址,並應檢附土地所有權人或繼承人之戶籍謄本。若確實證明在客觀上不能查明土地所有權人之住址,或其繼承人之姓名、住址或提出戶籍謄本者,由申請人於登記申請書備註欄切結不能查明之事實。
前項之戶籍謄本,能以電腦處理達成查詢者,得免提出。
土地所有權人為祭祀公業、寺廟或神明會,申請書內應載明管理者之姓名、住址。如其管理者已死亡或不明者,應檢附向各該主管機關查復其派下或信徒(會員)申報登錄或管理者備查之文件。如經查復無上開文件者,視為客觀上不能查明管理者之姓名、住址,申請書無須填明管理者之姓名、住址。
無人承認繼承之土地,應依民法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條、第一千一百七十八條第二項、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六十七條之一第一項或第六十八條第一項規定選任遺產管理人,並於申請書內填明遺產管理人之姓名、住址。
--102年2月9日修正前條文--
第8點
占有人占有公有土地申請時效取得地上權登記,無土地法第二十五條之適用。
第9點
占有人具備地上權取得時效之要件後,於申請取得地上權登記時,不因占有土地所有權人之移轉或限制登記而受影響。
第10點
占有人占有時效之期間悉依其主張,無論二十年或十年,均予受理。
第11點
占有人主張與前占有人之占有時間合併計算者,須為前占有人之繼承人或受讓人。
前項所稱受讓人指因法律行為或法律規定而承受前占有人之特定權利義務者。
第12點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占有時效中斷:
(一)土地所有權人或管理者,已向占有人收取占有期間損害賠償金,占有人亦已於占有時效日期未完成前繳納。
(二)占有時效未完成前,土地所有權人或管理者對占有人提起排除占有之訴。
(三)占有人有民法第七百七十二條準用第七百七十一條第一項所列取得時效中斷之事由。
第13點
登記機關受理時效取得地上權登記案件,經審查無誤後,應即公告三十日,並同時通知土地所有權人或管理者。土地經限制登記者,並應通知囑託機關或預告登記請求權人。
前項通知,應以書面為之。
第一項申請登記案件審查結果涉有私權爭執者,應依土地登記規則第五十七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以書面敘明理由駁回之。
第14點
土地所有權人或管理者得於前點規定之公告期間內,檢具證明文件,以書面向該管登記機關提出異議;經審查屬土地權利爭執者,應依土地法第五十九條規定,移送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調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