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整站
搜尋本頁
【法規名稱】 。♬簡讀版


廢:住宅地震保險共保及危險承擔機制實施辦法

【廢止日期】96.11.26【發布機關】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法規沿革】
1‧中華民國九十年十一月三十日財政部(90)台財保字第0900751031號令訂定發布全文9條【原條文
2‧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保四字第09402564041號令修正發布全文10條;並自發布日施行
3‧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保四字第09502565331號令修正發布第2578條條文,增訂第10條條文,原第10條條文遞改為第11條;並自九十六年一月一日施行
4‧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保四字第09602564101號令修正發布名稱(名稱:住宅地震保險危險分散機制實施辦法)及全文13條;並自九十七年一月一日施行

【法規內容】

第1條


﹝1﹞本辦法依據保險法第一百三十八條之一第三項規定訂定之。

第2條


﹝1﹞財產保險業所承保之住宅地震保險(以下簡稱本保險)應全數向主管機關指定專業之再保險公司(以下簡稱專業再保險公司)為再保險。專業再保險公司依前項規定所承受之危險,應依下列機制分散:
  一、第一層限額新臺幣二十四億元,移轉由住宅地震保險共保組織(以下簡稱共保組織)承擔。
  二、第二層限額新臺幣五百七十六億元,移轉由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以下簡稱地震基金)承擔及分散。
﹝2﹞第一項再保險之作業規範,由專業再保險公司會商地震基金與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產險公會)訂定,報經主管機關核定後實施。

   --95年12月29日修正前條文--


﹝1﹞財產保險業所承保之住宅地震保險(以下簡稱本保險)應全數向中央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再公司)為再保險。
﹝2﹞中再公司依前項規定所承受之危險,應依下列機制分散:
  一、第一層新臺幣二十億元,移轉由住宅地震保險共保組織(以下簡稱共保組織)承擔。
  二、第二層新臺幣四百八十億元,移轉由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以下簡稱地震基金)承擔及分散。
﹝3﹞第一項再保險之作業規範,由中再公司會商地震基金與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產險公會)訂定,報經主管機關核定後實施。

第3條


﹝1﹞共保組織由辦理住宅火災保險業務之財產保險業與專業再保險公司共同組成,以共保方式承擔前條第二項第一款之限額。
﹝2﹞共保組織會員之認受成份,包括基本成份及分配成份。基本成份由專業再保險公司會商產險公會訂定之。分配成份之計算,以各會員過去三年平均之住宅火災保險保險費收入占有率為準。
﹝3﹞第一項共保組織之作業規範,由專業再保險公司會商地震基金與產險公會訂定,報經主管機關核定後實施。

   --95年12月29日修正前條文--


﹝1﹞共保組織由辦理住宅火災保險業務之財產保險業與中再公司共同組成,以共保方式承擔前條第二項第一款之限額。
﹝2﹞共保組織會員之認受成份,包括基本成份及分配成份。基本成份由中再公司會商產險公會訂定之。分配成份之計算,以各會員過去三年平均之住宅火災保險保險費收入占有率為準。
﹝3﹞第一項共保組織之作業規範,由中再公司會商地震基金與產險公會訂定,報經主管機關核定後實施。

第4條


﹝1﹞地震基金承擔第二條第二項第二款之限額時,應依下列方式辦理:
  一、新臺幣一百七十六億元以下部分,由地震基金承擔。
  二、超過新臺幣一百七十六億元至新臺幣三百七十六億元部分,安排於國內、外再保險市場或資本市場分散。
  三、超過新臺幣三百七十六億元至新臺幣四百五十六億元部分,由地震基金承擔。
  四、超過新臺幣四百五十六億元至新台幣五百七十六億元部分,由政府承擔,損失發生時由主管機關編列經費需求報請行政院循預算程序辦理。
﹝2﹞因發生重大震災,致地震基金累積之金額不足支付應攤付之賠款,為保障被保險人之權益,必要時地震基金得請求主管機關會同財政部報請行政院核定後,由國庫提供擔保,以取得必要之資金來源。

   --95年12月29日修正前條文--


﹝1﹞地震基金承擔第二條第二項第二款之限額時,應依下列方式辦理:
  一、新臺幣一百八十億元以下部分,由住宅地震基金承擔,必要時,由國庫提供擔保,以取得必要之資金來源。
  二、超過新臺幣一百八十億元至新臺幣三百八十億元部分,安排於國內、外再保險市場或資本市場分散。
  三、超過新台幣三百八十億元至新台幣四百八十億元部分,由政府承擔,損失發生時由主管機關編列經費需求報請行政院循預算程序辦理。

第5條


﹝1﹞本保險各層危險承擔限額,均以每一次地震事故保險損失金額為計算基礎。同一次地震事故合計應賠付之保險損失總額超過各層危險承擔限額之合計總額時,按比例削減賠付被保險人之賠款金額。
﹝2﹞本保險各層危險承擔限額,由地震基金視住宅地震保險之投保、理賠情形,定期檢討研提方案報請主管機關適時調整。
﹝3﹞第一項地震事故,於保險期間內連續七十二小時內發生二次以上時,視為同一次事故。

   --95年12月29日修正前條文--


﹝1﹞本保險各層危險承擔限額,均以每一次地震事故保險損失金額為計算基礎。同一次地震事故合計應賠付之保險損失總額超過各層危險承擔限額之合計總額時,按比例削減賠付被保險人之賠款金額。
﹝2﹞本保險各層危險承擔限額,由地震基金視住宅地震保險之投保、理賠情形,定期檢討研提方案報請主管機關適時調整。
﹝3﹞第一項地震事故,於保險期間內連續七十二小時內發生一次以上時,視為同一次事故。

第6條


﹝1﹞本保險之保險金額以房屋之重置成本為計算基礎,每戶最高以新臺幣一百二十萬元為限。
﹝2﹞被保險房屋因地震造成全損時,額外支付臨時住宿費用,每戶為新臺幣十八萬元。
﹝3﹞前二項金額得由地震基金視住宅地震保險之投保、理賠情形,報請主管機關適時調整。

第7條


﹝1﹞本保險於被保險房屋因地震造成全損時,依保險金額理賠,無自負額之扣減。
﹝2﹞前項所稱全損,指經政府機關、專門之建築、結構、土木及大地等技師公會出具證明鑑定或經合格之評估人員評定為不堪居住必須拆除重建、或非經修建不能居住且修復費用為重建費用百分之五十以上者。
﹝3﹞前項所稱合格之評估人員,係指參加主管機關指定機構所舉辦之「地震建築物毀損評估人員」訓練課程,並領有受訓合格證明之財產保險業理賠人員或保險公證人。

   --95年12月29日修正前條文--


﹝1﹞本保險於被保險房屋因地震造成全損時,依保險金額理賠,無自負額之扣減。
﹝2﹞前項所稱全損,指經政府機關、合格之鑑定人員、專門之建築、結構、土木等技師公會出具證明鑑定為不堪居住必須拆除重建、或非經修建不能居住且補強費用為重建費用百分之五十以上者。
﹝3﹞前項所稱合格之鑑定人員,係指參加主管機關指定機構所舉辦之「地震建築物毀損鑑定人員」訓練課程,並領有受訓合格證明之財產保險業理賠人員或保險公證人。

第8條


﹝1﹞本保險之保險費採全國單一費率,其費率結構如下:
  一、純保險費,占保險費百分之八十五。
  二、附加費用,占保險費百分之十五。
﹝2﹞本保險之保險費率,由地震基金依據風險評估結果及投保、理賠情況訂定,報經主管機關核定後公告實施。
﹝3﹞本保險共保組織與地震基金應分配之純保險費比率,由地震基金依據風險評估結果訂定之。
﹝4﹞地震基金依前項規定分得之純保險費,於扣除國內、外再保險市場或資本市場分散費用後之餘額,應全數納入地震基金累積處理。
﹝5﹞本保險之附加費用應至少包括簽單公司費用、專業再保險公司管理費用、地震基金管理費用及再保險市場或資本市場分散危險之預留調整準備等四項。除預留調整準備歸屬於地震基金,其支出或收回依主管機關指定之方式辦理外,其餘費用由地震基金會商產險公會與專業再保險公司訂定之。

   --95年12月29日修正前條文--


﹝1﹞本保險之保險費採全國單一費率,其費率結構如下:
  一、純保險費,占保險費百分之八十五。
  二、附加費用,占保險費百分之十五。
﹝2﹞本保險之保險費率,由地震基金依據風險評估結果及投保、理賠情況訂定,報經主管機關核定後公告實施。
﹝3﹞本保險共保組織與地震基金應分配之純保險費比率,由地震基金依據風險評估結果訂定之。
﹝4﹞地震基金依前項規定分得之純保險費,於扣除國內、外再保險市場或資本市場分散費用後之餘額,應全數納入地震基金累積處理。
﹝5﹞本保險之附加費用應至少包括簽單公司費用、中再公司管理費用、地震基金管理費用及再保險市場或資本市場分散危險之預留調整準備等四項。除預留調整準備歸屬於地震基金,其支出或收回依主管機關指定之方式辦理,其餘費用由地震基金會商產險公會與中再公司訂定之。

第9條


﹝1﹞本保險共保組織會員每年底應就當年度共保分進保險費減除攤付賠款後之餘額,全數提存為本保險特別準備金。
﹝2﹞本保險特別準備金除當年度前項餘額為負數時,得就不足部分之金額收回外,不得收回。

第10條


﹝1﹞財產保險業及地震基金辦理住宅地震保險承保、理賠及會計處理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外,應分別依據「住宅地震保險承保理賠作業處理要點」及「保險業辦理住宅地震保險會計處理原則」為之。
﹝2﹞地震基金辦理住宅地震保險業務稽查事宜,應依據「住宅地震保險業務稽查作業規定」為之。
﹝3﹞前二項所列處理要點、處理原則及作業規定,由地震基金會商產險公會訂定,報經主管機關核定後實施。

第11條


﹝1﹞本辦法自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一月一日施行。



回頁首〉〉

:::民國九十年十一月三十日發布條文:::


【法規內容】

第1條

﹝1﹞本辦法依據保險法第一百三十八條之一第三項規定訂定之。
第2條

﹝1﹞辦理住宅火災保險業務之財產保險業與中央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再公司)共同組成住宅地震保險共保組織(以下簡稱共保組織),以共保方式承保住宅地震保險(以下簡稱本保險)。
﹝2﹞共保組織會員之認受成份,包括基本成份及分配成份。基本成份由中再公司會商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產險公會)訂定之。分配成份之計算,以各會員過去三年平均之住宅火災保險保險費收入佔有率為準。
﹝3﹞第一項共保組織之作業規範,由中再公司會商產險公會訂定,報經主管機關核定後實施。
第3條

﹝1﹞財產保險業承保之住宅地震危險,應以危險承擔機制分層承擔。
﹝2﹞本保險開辦初期,各層危險承擔限額及分配方式如下:
  一、第一層新臺幣二十億元,由共保組織承擔,並依前條第二項之認受成份分配共保組織會員之承擔額。
  二、第二層新臺幣一百八十億元,由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承擔,必要時,得由財政部提供保證,以取得必要之資金來源。
  三、第三層新臺幣二百億元,由中再公司安排於國內、外再保險市場或資本市場分散。
  四、第四層新台幣一百億元,由政府承擔,損失發生時由主管機關編列經費需求報請行政院循預算程序辦理。
﹝3﹞前項各層危險承擔限額均以每一次地震事故保險損失金額為計算基礎。同一次地震事故合計應賠付之保險損失總額超過前項規定四層危險承擔限額之總額時,按比例削減賠付被保險人之賠款金額。
﹝4﹞第二項各層危險承擔限額,由中再公司視住宅地震保險之投保、理賠情形,定期檢討研提方案報請主管機關適時調整。
第4條

﹝1﹞本保險之保險金額以房屋之重置成本為計算基礎,開辦初期每戶最高以新臺幣一百二十萬元為限。
﹝2﹞被保險房屋因地震造成全損時,額外支付臨時住宿費用,開辦初期每戶為新臺幣十八萬元。
﹝3﹞前二項金額得由中再公司視住宅地震保險之投保、理賠情形,報請主管機關適時調整。
第5條

﹝1﹞本保險於被保險房屋因地震造成全損時,依保險金額理賠,無自負額之扣減。
﹝2﹞前項所稱全損,指經政府機關或專門之建築、結構、土木等技師公會出具證明鑑定為不堪居住必須拆除重建、或非經修建不能居住且補強費用為重建費用百分之五十以上者。
第6條

﹝1﹞本保險採全國單一費率,其純保險費率占百分之八十五,附加費用率占百分之十五。附加費用率應至少包括共保組織管理費用、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管理費用及再保險市場或資本市場分散危險之預留調整費用。
﹝2﹞前項附加費用率之結構,由中再公司會商產險公會訂定,報經主管機關核定後實施。
﹝3﹞第一項再保險市場或資本市場分散危險之預留調整費用由中再公司設獨立帳戶代為管理。
﹝4﹞住宅地震保險之保險費率,由中再公司依據風險評估結果及投保、理賠情況訂定,報經主管機關核定後公告實施。
第7條

﹝1﹞本保險之保險費收入,應全數納入共保組織;其純保險費部分,由中再公司依照第三條危險承擔機制各層應分配之金額分配之;附加費用部分,由中再公司依照前條之費率結構所定項目及比率分配。
﹝2﹞前項純保險費於第三條危險承擔機制第四層以上部分,應納入第二層之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累積處理。
﹝3﹞第三條危險承擔機制各層應分配之純保險費比率,由中再公司依據風險評估結果及再保險市場或資本市場狀況訂定之。
第8條

﹝1﹞本保險共保組織會員每年底應就當年度共保分進保險費減除攤付賠款後之餘額,全數提存為本保險特別準備金。
﹝2﹞本保險特別準備金除當年度前項餘額為負數時,得就不足部分之金額收回外,不得收回。
第9條

﹝1﹞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



回頁首〉〉
【編註】本檔提供學習與參考為原則;如需正式引用請以官方公告版為準。
如有發現待更正部份及您所需本站未收編之法規,敬請告知,謝謝!